视频标签:森林狂想曲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森林狂想曲》福建省 - 南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森林狂想曲》福建省 - 南平教学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欣赏乐曲,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前面四年的训练,已经具有一定的视唱、伴奏、表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将提出新的训练要求,以新课标为基础,全面正确表达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根本目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音乐氛围: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聆听、模唱等方式轻松愉快的学习《森林的狂想曲》及相关知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注重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想象和施展表演才能的空间:注重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视听、判断、模仿进一步巩固歌曲并提高、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对乐理知识的掌握,鼓励音乐创造,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并大胆表演展示。
教材分析: 本课《森林狂想曲》是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欣赏内容。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为曲笛和小提琴,还有其他电声乐器、更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声、鸟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身临其境。
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实地录音的“音效”。三个乐段均为五声性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A段的核心音调是“61 35 3 ”,这是典型的羽调式旋律(五声音阶),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具有呼应关系。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也正因为如此,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C段中个乐句改为弱起,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和谐的乐声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欢乐心情。感受大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森林音乐会》让学生们通过用聆听、律动、编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体验表演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了解曲笛和小提琴音色,感受其音色的丰富表现力;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能熟悉并听辨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准备:《森林狂想曲》PPT课件、电子琴、串铃、响板、双响筒、蛙鸣筒等。
教学设计:
一、初听乐曲,共赏大自然。
1、提出要求:仔细聆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看看音乐家给它起了个什么名字。(出示PPT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二、分段听赏,共听大森林
(一)、乐曲简介:(出示《森》图片)
《森林狂想曲》原本是一张专辑,它是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里,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欢乐而奇特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2、感受音效:刚才同学们都听到了,这首乐曲当中加入了许多蛙鸣鸟叫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实地录制的,称为“音效”。把音效加入到音乐中去,不仅丰满了音乐,更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出示“音效”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明显地感受音乐中不同的力度变化创造出来的情节延伸,为后面的主题旋律聆听垫下基础。]
(二)、分辨记忆主题:除了音效,有谁能听出这首乐曲共有几个主题?(ABC三个主题)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熟悉它们。
第一主题:(出示A主题图谱)
1、聆听A主题,感受其速度和旋律。(播放A主题)
2、模唱旋律,加强记忆。
(1)对比记忆:A主题共有两个乐句,请你做一下对比,你会发现什么?(两个乐句前面三个小节的旋律相同,最后一小节有变化。)
(2)听琴用“li”模唱A主题,能说出A主题情绪为欢快跳跃。
(3)响板、串令组 4/4 0 X 0 X | 0 X 0 X | 0 X 0 X | 0 X 0 X ||
(4)合作练习:响板、串铃组拍节奏;其余二组用li模唱A段旋律。
(5)双响筒组 4/4 X 0 X X | X 0 X X | X 0 X X | X 0 X X ||
(8)合作练习:响板组、串铃组、双响筒组拍节奏;其余一组用“li”模唱A段旋律。
(6)蛙鸣筒组 4/4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0 0 X X ||
(7)合作练习:边模唱A段旋律边进行打击乐器伴奏。
第二部分:(出示B段主题图谱)
1、播放B段主题: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1)分析:B主题速度是稍快的,旋律优美自由。
(2)复听:边听“啦”边画出旋律线。
(3)动作记忆:边用模唱边画旋律线。
第三部分:(出示C段主题图谱)
1、分析:C主题速度是中速,但旋律情绪热烈欢腾。
2、复听:用“啦”模唱旋律并表演主奏乐器的动作。
[设计目的:多次聆听,用多种形式,从分组到合作,从聆听到表演,让学生有序又有趣地区分、记忆下三段音乐主题旋律。]
(三)分辨并了解主奏乐器:
1、我是小音乐家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熟悉这三个主题了,下面老师考一考你们的小耳朵,听一听它们分别是哪个主题,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如果你听出了是哪种乐器,可用动作模仿它的演奏方式。(笛子、小提琴、竖琴、吉他)
2、简介竹笛和小提琴:
竹笛是我国的民族吹管乐器,小提琴是西洋弓弦乐器。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这首乐曲的三个主题就是由这两种乐器主奏的。
[设计目的:感受不同乐器不同音色的丰富表现力,初步形成学生的音乐感知与乐器记忆、表达能力]
三、师生共赏,共唱大森林
1、听辨多段体结构:出示顺序填空课件。
2、请生聆听全曲并能按顺序说出音效、A段、B段、C段等。
[设计目的:多次聆听,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记忆三段音乐主题旋律。]
四、师生合作,共舞大森林
1、渗透环保教育:《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当年,音乐家们正是看到由于人类大肆破坏森林,导致许多鸟儿和动物们无家可归,毅然耗时五年,深入山林,记录下近百种宝贵的大自然的声音,再配上优美的旋律,打造了国际水准的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增强环保意识,争当护林小卫士。那么我们就先从一个森林音乐会开始吧,希望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要有一个好的结局!
2、合作齐奏。
五、总结分享,共创大森林: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伴随着夕阳西下,蛙鸣鸟叫的声音逐渐远去,我们也结束了这难忘的森林之旅,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
森林狂想曲
A段 B段 C段
欢快跳跃 优美自由 热烈欢腾
(画出4个乐句的旋律线)
]
《森林狂想曲》评课稿
顺昌县实验小学 评课人:肖敏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和知识面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音乐作品都感兴趣、喜欢的则听,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这样一来,音乐欣赏课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实践中马老师把“听、动、创、视”等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去感悟、理解、鉴赏音乐,从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变成实实在在的,可以用心去触摸、去感应、去体会的情感艺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课的课型中,欣赏课是属于难度较高的课型。郑颖婷老师执教的《森林狂想曲》设计了这四个教学目标:
1、直接导入课题,感受乐曲情感;
2、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
3、了解笛子、提琴、吉它等乐器的音色及其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
4、能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简单再现乐曲。
从教学目标看,这堂课要的任务并不轻松,而要很好地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更不容易。欣赏课本来就是比较难上,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郑老师精心安排。但从这次上课的情况来看,郑老师都充分的理解了这节欣赏课的教学理念,最终都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值得讨论的地方:
1、欣赏课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唱歌姿势,通过听和唱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2、分角色演绎时郑教师可以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要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把握问题设计的真实性、开放性、系统性,克服问题设计的盲目性、虚假性,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同学们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收获。
2016年9月20日
《森林狂想曲》评课稿
顺昌县实验小学 评课人:祖贵凤
郑颖婷老师执教的《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绿色家园》中的一乎欣赏曲。从一堂欣赏课的角度来说这是节成功的音乐课。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感受、体验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通过分段欣赏、模仿、记忆主题旋律,能用各种方式表现主题旋律等方法,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郑老师在课的设计中比较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在聆听中寻找二种乐器的声音以及小动物的叫声,循序渐进,使学生对乐曲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音乐的描绘功能,学生参与、体会、感受,最终达到教学要求。拓展延伸部分,郑老师介绍《森林狂想曲》时,轻轻松松地过渡到美育的渗透之上。音乐教育实际上是“音乐方面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两者尽管各有侧重,但目标一致,这也是音乐教育赋予音乐教师的双重责任,在这堂音乐课上,我们看到了它的影子。
不足之处:
1、通过科学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郑老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各种形式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精心设计板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完整聆听《森林狂想曲》时郑老师有板书,如果板书再直观、形象些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从而实现知识的全面记忆。
3、教师的身势、热情可以再大胆一点表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演和表现欲望。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在《森林狂想曲》这节欣赏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这也是我们日后要努力的方向!
2016年9月20日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