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安徽省高中思政课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安徽省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统编版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 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三框题《法治社会》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 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三框题《法治社会》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学段 | 高中 | 展示单元 | 全面依法治国 |
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全面依法治国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依据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治国的总目标,知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具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必须坚持反映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相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和措施;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能力。 本单元重点: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的衡量标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大意义。 本单元难点:法的本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如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如何增强全民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从单元角度,把整个第三单元分解成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怎样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意义何在,也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层面将整个单元体系重组分工。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安排三个课时,教师需要精选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安排学生搜集我国的主要法律、典型案例,重大法治事件的视频资料,布置学生观看《法治中国》等政论专题片,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然后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系统性工程,阐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特征和具体要求(容量较大,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安排五个课时,教师需要围绕“如何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为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增进学生对法治的理解与认同);最后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环节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并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出现了很多法律专业术语,安排四个课时,教师需要提前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访人大常委会、政府、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开展参观访问、专题访谈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搭建起理论和生活的桥梁)。 |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法治社会 | |||||||||||||||||||||||||||||||||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法治社会》是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三框题的内容。第八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点从宏观上说明建设法治中国的措施,国家提出了“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第三框“法治社会”,讲述了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系统阐明了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和具体任务,说明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与前两框一起构成了法治中国的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三者要一体建设,共同推进。通过本框题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懂得法治社会必然是全体公民普遍信仰和遵从法律、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 |
||||||||||||||||||||||||||||||||||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在知识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走进法治天地”、“做守法的公民”、“坚持宪法至上,崇尚法治精神”等等,对我国法治建设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实践性,通过第七课和第八课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对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活经验层面,学生在生活中借助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但法治社会这一课相对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来说,距离学生较近,学生对于社会事件的兴趣也相对浓厚。 |
||||||||||||||||||||||||||||||||||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老师身边事的妥善解决,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科学精神: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理解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建设法治社会; 公共参与:通过小小宣传员活动的开展,在日常生活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学习难点: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措施 |
||||||||||||||||||||||||||||||||||
5.学习活动设计
|
||||||||||||||||||||||||||||||||||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1.含义 2.特征 二、建设法治社会 1.措施 2.意义 |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请大家以“法治在身边”为主题,请结合课本知识和自身实际,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500字左右。 |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力图突出的教学特色: (1)话题选择和问题设计高度贴合近期重大时政,破解学生对于“法制”改为“法治”知其然而并未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困境,凸显政治认同,坚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引导学生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立足本校学情,针对学生问题,精心选择、创设问题,加强能力训练 审题精准度需提高:精准锚定问题角度展开论证的能力不足 日常训练方法不当:忽视解读情境、设问与答案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书写训练要求不高:答案建构的科学性、逻辑性不强 (3)注重思维示范,着力引导学生建构解读问题、建构答案的思维路径。 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观看纪录片《法治中国》第一集《奉法者强》 《法治进行时》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党的十九大报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订阅“司法部公众号” |
||||||||||||||||||||||||||||||||||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在教学设计方面,新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课程部分增添了许多老教材所没有的内容,如果按照老教材的逻辑,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是在第二框《法治政府》。其实不然,《法治社会》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本节课程知识在全面依法治国大单元课题的布局位置来看,法治社会的第一个具体表现“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可以上承第七课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中关于法的含义及法的功能的内容,并且与第八课第一框《法治国家》中法治国家的后两个内涵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遥相呼应。此外,本课第二目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也为后面的第九课《严格执法》与《公正司法》框题埋下了伏笔。所以,在本节新课的实际讲授中,必须深刻意识到本节课的重要地位,并采取贴合教材的案例,用层层递进、逐级追问等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与理解,并在不脱离本节课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补充信息并关联其他框题知识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教学过程方面,有两个原则占据主导地位,引领了整场教学活动的设计,第一个原则倾向于知识是生成的而不是抛出的,法治部分的知识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直接抛给学生存在理解上的难度,所以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整合教材各个框题的知识点,以探究学生生活话题的形式创设情境,设计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提炼核心观点,同时联系教材探究与分享内容,结合时政热点,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感悟体验升华,从而达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维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放手给学生讨论生成,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我在内容上稍做了处理,倾向于将知识本身作为一个结尾而不是一个开篇,试图通过生活中案例的选取以及逐层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捕捉信息并在引导中自己思考,自己推断,进而自行得出结论。第二个原则是一例到底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本课选择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事件为案例主干,深入挖掘并构设其他枝干来助力知识的生成,这有助于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课程的学习中提升其核心能力及学科素养。 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事件这个案例的选取可能还是有局限性的,一则好的案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将媒体上的案例加以改造甚至创造,这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专业水平、逻辑思维和知识视野,一般教师难以达成,况且寻找和改造好的案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案例不典型,或者改造的不理想,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与教育初衷相悖。本课选取的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事件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简言之,由于教师的生活阅历和专业知识存在差异,这个“一例到底”的“例”必然会因教师分析问题的角度、感兴趣的方向等个性化特征而使学科内容的落实大相径庭。其次,“一例到底”容易导致课程内容零碎化,“一例到底”引出的知识点与议题直接发生关系,而知识点之间却处于彼此没有关联的隔绝状态,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导致没有给予及时的反馈,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 |
||||||||||||||||||||||||||||||||||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为了改变评价走过场,克服评价片面化和程序化的现象,我在设计的时候做了如下的改进:将正确价值观引领、关注学生能力提升目标作为贯穿点评始终的指导思想,尤为重要的是,分析学生观点和评价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时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提出正确观点和改进方法,为学生成长指明方向;既有过程性评价又兼顾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过程的延续性,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评价学生表现;评价方式多样,使评价更客观,依具体情况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家长参评相结合的方式;既采用命题考查等常规方法,又在实践活动中以动态方式评价,具体如下: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