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电磁波的发现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四章14.1电磁波的发现-天津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选修3-4第十四章14.1 电磁波的发现-天津市海河中学
选修3-4第十四章 14.1 电磁波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发现电磁波的历史背景,知道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重要地位。 2.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3.知道电磁波的概念及通过电磁波体会电磁场的物质性。
4.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体验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及方法,领会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基础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电磁波发现过程的了解,认识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
2、领会在发现电磁波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机械波的知识,但是电磁波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全新领域,虽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磁波,但是学生对电磁波却毫无了解,不知如何去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不了解光的电磁本质;但另一方面,学生对电磁波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通过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及发现过程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理论推广”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家几代科学家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场理论;电磁波的形成 难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四、教学方法
演示推理、类比推理、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学生电源,电磁铁一块,多匝线圈、发光二极管,导线若干,示波器,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装置四套,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装置一套;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
观看视频,提问:鹊桥距离我们45万公里,它是依靠什么在地球与月球之间传递信息和指令
的?
观看录像(中国在发射嫦娥四号之前发射了“鹊桥”作为通讯员)学生回答:
电磁波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 伟 大 的
预 言 1、麦克斯韦的理论的历史意义 学生代表介绍麦克斯韦的生平资料
设置问题, 发展思维
2、演示实验并问题是引导:①线圈回路没有电源,为什么能发光?②线圈中的电荷为什么能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呢?③什么力定向移动④若线圈断开,线圈中有电流、电场吗?⑤如果没有线圈,还有电场存在吗?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在问题引导下,逐渐了解电磁感应的实质: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与有无闭合回路无关。 3、通过自然规律存在着对称性与和谐性,例如:自然界存在“正”“负”电荷;存在“N”“S”极;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现象,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现象;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电场就一定能
产生磁场。
思考并理解麦克斯韦关于“变
化的电场就一定能产生磁场”
这一观点的思维推导过程。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克斯韦认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讲解 5、利用动画解释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观看动画,并理解电磁波的产生
二、 电
磁
波
1、对比分析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异同点。
学生阅读教材76页,在学案上完成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对比。
交互活动, 归纳总结
2、在学生讲解基础上,对比机械波,总结电磁波的几个特点 学生代表讲解电磁波与机械
波的异同点。
三、
赫 兹
的
1、赫兹实验的历史意义 学生代表介绍赫兹的生平资料
体验发现 能力提升
2、介绍赫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学生思考赫兹实验的原理、方法、结论
3、演示实验:赫兹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分组实验---捕捉电磁波 学生分组,我们用手中的仪器更全面的了解电磁波
电 火 花
5.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点评。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6、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示波器在没有接入任何信号时,屏幕上有类似正弦带着毛刺儿的信号波,这是什么? 若示波器接上人体这个天线,信号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猜测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四、 电 磁 波 的 应 用
教师介绍无线电波的发现及应用历程。
学生感受电磁波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小结及作业
1教师小结本节课知识
2作业:课后习题及关于电磁波的小课题研究。
七、板书
14.1电磁波的发现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一、伟大的预言: 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3、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4,、变化的电场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传播形成电磁波
1、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传播速度两两垂直---横波
2、能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V=C 二、电磁波 3、能发生干涉、反射、衍射、偏振等
4、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场具有物质性
1、演示实验
三、赫兹的电火花 2、分组实验
八、教学反思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学生很难深入的理解。通过“引—探—提—炼—拓”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入电磁波的学习。利用“嫦娥四号”和“鹊桥”引入电磁波,既能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对
电磁波及赫兹、麦克斯韦两位科学家有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围绕两大部分展开授课,一是电磁波产生的原理及特点,这里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分析讨论、逻辑推理、回忆旧知、对比总结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是关于赫兹的电火花实验验证,通过实验仪器原理的介绍、观察演示实验、分组动手实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电磁波的存在及特点。另外,利用示波器探测身边50赫兹的电磁波,并使信号在接入人体充当的天线后,信号瞬间放大,这些有趣现象的直观感受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通过无线电波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使学生产生肩负使命,继续科学研究的决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