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惠更斯原理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惠更斯原理》山西省 - 运城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惠更斯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惠更斯原理是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第7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先介绍波面波线的含义,并以球面波、平面波为例,画出其波面、波线,再介绍惠更斯原理。并应用这一原理,由某一时刻的波前位置,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来确定下一时刻波前的位置和波传播的方向,清晰明了地解释了波的折射、反射、衍射现象。
本节重点是波面、波线的概念和惠更斯原理,难点是将惠更斯原理用于解释波的反射和折射,并得出相关规律。本节课,利用几何画板平台,制作的多个演示课件,直观地展现了波的传播等现象的机理,诠释了惠更斯原理,成功地突破了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1~4节中,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波的形成、传播以及表征波的特征——干涉和衍射现象;初中已学了声音和光的反射,但不知道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知道透镜能使光汇聚或发散,但不知道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有关波的各种现象应该如何去解释呢?这样的疑问激起了学生对其原理的思考。 三、教学设计与理论依据: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发挥其首创精神,将所学知识外化。
基于以上理论,本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借助几何画板软件平台,教师利用课件先进行示范讲解,给学生搭建对这一原理认识的台阶。再让学生尝试这一原理,应用于折射、反射现象中,逐步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几何画板。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面和波线,了解惠更斯原理。
2.认识平面波,球面波的传播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3.认识波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4.在折射现象中,尝试推导折射率n=v1/v2。 (二)能力目标:
第 2 页 共 6 页
通过小组讨论“如何解释波的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尝试利用这一原理解释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惠更斯原理虽然能够很好的解释波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现象,却不能解释波的强度,也无法解释衍射的明显程度与狭缝大小的关系。后来菲涅尔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得出了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很好填补了原理的不足。
通过对这一历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和理论的进步,大多都要经历猜想→推理→应用→→修正→再应用……循环进步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科学思维,端正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七、教学过程: 流程
教 师
学 生
设计意图 引入
在打雷时雷声轰鸣不绝,这是什么现象呢?声波属于机械波。机械波在传播时都能发生反射、折射、衍射现象。那么有关机械波的这些现象和规律应该如何去解释呢?
早在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惠更斯对波的传播方向的解释——《惠更斯原理》。
板书:惠更斯原理
声波的反射现象 列举声音的反射现象,引出课题。
把学生思维引向挖掘现象背后本质,思考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波面波线
指导学生阅读并讨论课本 “波面和波线”这一标题内容,找到并试着理解这两个概念。 讲解并板书:
波面:振动状态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波线:与波面垂直的线,表示了波的传播方向。
请学生思考:平静水面上有一点波源,哪些地方振动状态相同呢?波面是什么形状? 阅读课本,相互讨论“波面和波线”
以波源为圆心的同心圆
为理解惠更斯原理做铺垫。
惠更斯原理
为了解释有关波现象,惠更斯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请同学们阅读并讨论P40粗体部分内容,尝试理解该原理。
讲解并板书:
阅读课本 相互讨论 理解原理
学生阅读后并不可能深刻理解该内容,为老师示
第 3 页 共 6 页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范留伏笔。
应用一:球面波的传播
我们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得到下一时刻的波面的位置,从而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例如人们说话时,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即以球面波形式传播。
当波传播到如图1位置时,波面上的个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每个子波源接下来都会产生自己的子波(图2),这些子波新的包络面如图3,做新的包络面的垂线,即为波的传播方向(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倾听老师如何把原理用于球
面波传播中。
通过老师示范,领会如何画出下一时刻波面,如何得到波线。
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动态展示 突破难点
应用二:平面
波的传播
经过上面的示范,请学生先观看平面波的传播动
画,通过小组合作,解释平面波的传播。
图5 图6
观看动画后,通过合作得出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
动态分析 小试身手 学以致用
第 4 页 共 6 页
图7 图8
应用三:波的衍射
请学生观看波的衍射动画,通过小组合作,解释衍射现象。
图9 图10 图11
观看动画后,通过合作得出衍射原理。
动态演示 情景再现 深入理解
应用四:波的反射
结合课件讲解:当波传播到界面时,该质点便成一子
波源(图12),各子波源发出的波包络面为一直线(图13),做包络面的垂线,便得到了新的波线,及波的反射方向。
请学生根据图15,合作探究波的反射规律。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通过观看反射动画,理解反射现象形成原因。
探究规律:
在图15中,当A的子波传播到C时,D传播到B,即AC=DB,得△ABC≌△BAD,即可证明∠1=∠2,得出波
的反射定律。
合作探究 应用原理 深化理解
第 5 页 共 6 页
应用五:波的折射
结合课件讲解:如图16,波从介质1向介质2传播,刚传到分界面A时,A就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产生的子波在介质2中继续传播(图17)。波刚传播到C时,AB已经在介质2中传播一定距离。做出此时子波包络面(图18),再做包络面的垂线即为波的传播方向。
请同学思考并讨论:
(1)什么原因导致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在图19中,如果定义折射率
,大家试着
论述折射率和波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关系?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学生观看波的折射动画。
学生讨论:
在图19中,当波的下端刚传到A点时,上端传到F点。当A的子波在介质2中传到D时,F刚传至C,所以导致波的传播方向改变。
引导学生讨论:
由图可知:∠1与∠4互余,∠2=∠3,
且传播时间t=tAD=tFC
sin∠1=cos∠4=FC/AC=v1t/AC; sin∠2=sin∠3=AD/AC=v2t/AC 所以n= sin∠1/ sin∠2=v1/v2 即折射率n=v1/v2
通过学生自主推导,得到折射率n计
算式。
给学生机会,
升华知识, 课堂生成。
局 限 性
但似乎完美的原理,应用时也发现其局限性。原理虽然能够很好的解释波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现象,却不能解释波的强度,也无法解释衍射的明显程度与狭缝大小的关系。后来菲涅尔进一步研究和分
使学生认识到:重大理论的得出,大多都经历了循
第 6 页 共 6 页
析,得出了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很好填补了原理的不足。
科学和理论的进步,大多都要经历猜想→推理→应用→→修正→再应用……循环进步的过程。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大胆地提出对事物的看法,可能不正确、不完美,但它有可能成为某一伟大真理的奠基石。
体会每个伟大理论得出的曲折过程 环进步的过程。以此来帮
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科学
思维,端正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八、板书设计:
惠更斯原理
一、波面与波线:
波面:振动状态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波线:与波面垂直的线,表示了波的传播方向。
二、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个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三、原理应用:衍射现象
反射现象:入射角=反射角 折射现象:折射率n=v1/v2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