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DNA重组技术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生物选修三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_黑龙江 - 七台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_黑龙江 - 七台河
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教学设计
七台河市第一中学 生物 全维丽 设计思路
1.教学模式:《1235教学模式》一即一个核心,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二即二个转变,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三即三个体现,课堂体现目标引领,体现任务驱动,体现效果评价。把学习目标落实到课堂每一个过程中,全程循序渐进、有效调控,五即五个环节,它们分别是导、读、研、评、拓。
2.理论依据:多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去选择,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困难让学生想办法去解决,多给学生条件让她们体验创造的乐趣,模拟探究教学法;问题生成法。
3.设计特色:针对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并与基因工程的实际操作练习起来;在模拟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引导学生依据载体的特点,按照相似性原理,选择和建立模型,进而对模型进行“剪”与“连”等操作,并分析操作结果。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重点: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 难点:载体的特点及应用 2.学情分析
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发挥作用,是非常抽象的内容,仅仅靠学生的想象,很难真正理解并融会贯通;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乐于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对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
3.教学条件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而言,需要如下教学条件:电脑,投影仪,彩色复印纸,剪刀,双面胶。几乎所有省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的教学条件都可以满足本节课的要求
教学目标
1.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楚表述。
2.清楚基因操作的工具,能够说出每一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及用途。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一系列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究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利用教学多媒体,自制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解决每一程序中的技术难点和重点。
教学手段:PPT,自制教具,投影仪等综合教学辅助工具。本节课模拟探究的是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所以将教材提供的碱基序列加以调整,用彩色打印纸打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新闻联播(转基因三文鱼上餐桌)。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三)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检测预习情况:
1. 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其要点?(识记) 2. 基因工程中分子手术刀的名称?有多
少种?这类酶主要来源于哪里?切割哪种化学键?(识记)
3. 限制酶的作用结果是什么?识别序列
有什么特点?(应用)
4. 基因针线或分子缝合针的名称?常见
的有哪几种?作用上的区别?(识记) 5. 质粒是什么?质粒做载体必须满足哪
些条件?(理解)
6. 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哪些?(阐
明)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1和问题2后教师拓展补充: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作用结果及强调学案上易错内容。
活动一:用剪刀动手剪切给定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总结酶识别序列的特点
通过活动总结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特点完成问题3
拓展: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二:模拟制作——重组DNA的构建
利用PPT给学生分别呈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BamHI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酶切过程以及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
给学生分发教具:每组发四个带碱基序列的环状DNA,两张链状DNA,(且四
个DNA上仅有EcoRI的酶切位点),剪刀,胶带。
学生首先动手模拟得到EcoRI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条件充分,
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
教材有的学案有的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答得不完全的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观看动画理解限制酶的作用特点
学生独立动手
引导学生总结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特点及回文序列
学生结合教材独立完成问题4 学生依据所给表格完成,学生答补全的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结合教材独立完成问题5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操作,模拟重组DNA,探究载体的特点。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动手操作,得出
结论。
学生们除得到载体与目的基因之间的连接外,还有载体与载体之间的连接,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
之间的连接,以及载体自身环化,通过观看新闻联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体现1235教学模式的导)
明确目标及重难点
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
(体现1235教学模式的读)
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一系列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究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DNA重组技术的模拟操作。
让学生准确理解切割或连接部位。
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动手模拟操作,以及思考和讨论,使所学知识逐步深
入,并把记忆中的知
此时我们得到的目的基因和载体是否能够成功连接?
继续提出问题:
将多个EcoRI酶切后的载体与目的基因混合后,加入DNA连接酶,其连接产物可能有哪些种?请大家尝试操作。
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连接产物呢?
各小组挑出本组制作的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后的重组DNA,互相观察并比较是否有不同。
提出第三个问题:我们如何解决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这个问题呢?
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载体的特点之一是有多个不同的酶切位点。 分发另一套材料,每组两个环状DNA,两个链状DNA(都带EcoRI,BamHI两种酶切序列),让学生再次模拟操作。
给学生展示PPT,通过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发现载体的特点中除有多个酶切位点外,还携带有标记基因(如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基因可以参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提出第四个问题:前面操作中,载体与载体重组得到的DNA,载体与目的基因重组得到的DNA上都有标记基因(如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如何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呢?(这个问题难度较高,适合能力较强的同学)
如果学生未得到准确的结论,提示他们:在基因工程的实际操作中,科学家选择的载体往往含两个或更多的标记基因。 利用PPT呈现:环状DNA载体以及上面的两个标记基因。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6后教师拓展延伸: 基因工程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1.DNA分子结构相似2.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目标回馈总结:出示目标 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等。其中载体及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是干扰重组的常见因素。
思考,讨论。学生们观察,讨
论后提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只有一种,相同的黏性末端之间可以任意连接。
在这些连接产物中,我们需要的是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而成的重组DNA。
观察比较。 学生讨论。 模拟操作。
剪切后,学生们观察发现,两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是
不同的,虽然载体与载体间,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间仍会连接,但载体及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问题得到解决,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的方向是唯一的。这样,通过模拟操作,学生们解决了刚才所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载体上含有多个酶切位点,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可以保证目的基因的定向插入,同时还避免了载体及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提高DNA重组率,实现目的基因的正确转录
和表达。
观察,思考。
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提出如果将一个标记基因放在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当目的基因插入时,这个标记基因将被破坏而无法表达,从而达到筛选的目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6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结合目标画出思维导图
识转变为实际中的能力。
学生通过比较,能够发现有的小组目
的基因插入方向与别组有不同,从而发现目的基因不同的插入方向将导致出现不同的基因产物。
通过思考,部分学生能够提出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载体,从而使切口处的黏性末端不同的思路。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逐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们发现科学实践的过程远非理论记忆那么简单。课堂上的模拟重组可以大大降低空间想象的难度,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利用具体直观的信息媒体使学生对抽
象的内容直观化。
引导学生从基因工程的整体思考问
题。
学生通过类比发现:多个酶切位点,多个标记基因,插入失活
的筛选方法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设计思
路,理解了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往往是人工合成的,并真正懂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目标完成情况
高考链接 图片结课
学生完成学案上2013年高考题
课后反思
1.强化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强化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案导学,布置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学案上的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图形的分析、描述能力。
2.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序”和“改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调序”和“改进”。首先笔者将三种基因工程工具的呈现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基因载体”和“DNA连接酶”的顺序进行了调换,这样更符合逻辑关系,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外笔者将重组DNA模拟制作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将红绿两色的硬纸板更换为红白两色的纸条,并将红色纸条两端用固体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纸环。如此改进有以下优点:质粒是最常用的基因载体,用纸环来代表质粒,既简单形象又紧贴教材;两色纸张比纸板容易得到,而且更易用剪刀剪裁。
3.直观教学手段、模型构建,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本节课中,将限制酶切割DNA、DNA连接酶将基因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等抽象的、微观的过程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现出来,减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阻力,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通过重组DNA的模拟制作,巩固了本节课中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的功能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交流合作意识。
4.以问诱思,任务驱动。
在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通过学案设置了问题串,使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设置也能使得教学过程衔接和过渡顺畅自然,问题设置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问题设置难度呈阶梯型特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真正“面对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另外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最终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5.强化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及时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该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开展探究活动,建构知识,并能将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必修中学习过的很多知识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如DNA的结构、酶的专一性、基因操作的三种工具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异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概念,从而使新旧知识融合为知识的体系。
6.反思不足,及时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学生自学、讨论不很充分;课前预习完成不好,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重组DNA的模拟制作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活动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笔者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还显得不够深入。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今后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高二生物学案
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探究案
【学习目标】1.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并掌握其要点 2.区别各种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种类及作用
3.概述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种类并理解其必须具备的条件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一)温故知新——DNA的结构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善DNA分子的结构图:
(二)重难点突破1——合作探究限制酶的作用
结合给定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并尝试模拟限制酶将DNA片段切开,并记录切割结果探究。
提示:1. 大家认真观察几个未被限制酶切割的DNA片段结构,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结论?
2. 大家认真观察几个DNA片段被对应限制酶切割后的结构,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一)基本知识框架
(二)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作用比较
比较项目 | DNA连接酶 | DNA聚合酶 | |
相同点 | |||
不同点 | 是否需要模板 | ||
作用对象 | |||
作用结果 | |||
用途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