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民间美术
所属栏目:高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主题三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自拟主题)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版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美术鉴赏第五单元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主题三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自拟主题)
学科 | 美术 | 实施年级 | 高一年级 | ||||
授课教师 | 课程标准模块 | 美术鉴赏 | |||||
使用教材 | 人美版 | ||||||
单元名称 | 第五单元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 ||||||
第三课时 | 主题三 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自拟主题) | ||||||
一、教材分析 | |||||||
《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是在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主题一《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和主题二《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的依托下自拟的主题课程。 本课作为第三个主题是在前两个主题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下通过对民间美术的近距离接触和实践,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去分析重塑美的来源和表现,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实践方法并在生活中继续挖掘和创新,促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从而真正的走进民间美术,更深地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主题三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文化理解角度认识民间美术,从生活应用角度体验民间美术,从创新和创造角度探究民间美术。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在实践层面不断完善和突破自我思维的局限,让丰富的实践体验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和完善,使学生在精神世界和审美世界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美术修养、审美意识和创新经验上获得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的意愿。 |
|||||||
二、学情分析 | |||||||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劳动人民独特的审美思想和美学观念,同时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然而近些年,民间美术正面临逐渐消失的现状,学生对民间美术也知之甚少,因此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民间美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前两个课时学生从文化的本源了解了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师生共同探讨了民间美术的内在机制与外显样态的形成原因,并且通过作品分析理解了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体系和色彩文化,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本节课从实践层面引领学生去接触、体验、理解民间美术。 这个年龄段的高中生探索能力与求知欲较强,信息时代下自主学习的渠道也更多元化,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较为表面,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这一主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前两个课时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体验树立自觉维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 |
|||||||
三、教学重难点 | |||||||
1.教学重点: 从探究布老虎的本源和制作方法到剪纸融入生活的创意实践和案例,以及本校艺术实践工作坊学生扎染作品的欣赏引申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2.教学难点: 如何在民间美术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创意创作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悟民间美术的独特价值,树立自觉维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 |
|||||||
四、学习目标 | |||||||
1、知识能力目标:从实践中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把艺术融入生活的思维和锻炼团队合作的实践能力。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
|||||||
五、教学过程设计 | |||||||
主题三 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PPT图片展示 | 设计意图 | |||
知识回顾 |
通过上两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民间美术与传统民俗的关系,并通过作品分析理解了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体系和色彩文化。 |
回顾上两堂课学习内容。 |
|
从上两堂课内容导入新课,易于学生的知识衔接。 |
|||
导入 |
走进主题三《传承与发展——与民间美术的对话》 课前调查《当民间美术遇见00后的我》进入新课时。 |
学生针对教师课前调查剖析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现状。 |
从高中生的现状调查导入主题更贴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思维和想法。 |
||||
情境设置 |
对话1: 视频导入 《行将消失的游戏》 |
观看视频,童年游戏回忆。 | 视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童年回忆,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 ||||
新授 |
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人性的幽默、机智、调皮、欢乐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民间玩具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创造机制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密切相关,是中国文化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重要传播媒介和形象载体。 |
分享童年玩具,理解民间玩具的精神实质。 | 从00后的童年玩具引申出民间玩具,衔接自然,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 ||||
讲新授 |
布老虎探源 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人们认为布老虎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平安吉祥,所以有些地区在孩子满月或者周岁时也会赠送布老虎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布老虎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 布老虎的创作来源于手工艺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将各自的地域文化和审美融入布老虎的设计之中。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布老虎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对比。 |
学生观察每组布老虎实物。 思考问题: 1、现实生活中,老虎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2、布老虎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变。 |
|
布老虎实物近距离欣赏、图片对比、学生从外形到本质全面了解民间玩具布老虎,更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教师的布老虎实物为学生创造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也激发学生课后实践的兴趣。 以图像识读理解美术表现,促进学生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
|||
制实践感知 |
教师讲解布老虎制作步骤和平面图样分析。 教学微视频展示, 布老虎的制作。 |
学会分析布老虎平面结构,微课学习布老虎制作方法。 |
|
从理论到实践的感知,立体的布老虎平面化,学生能更好理解制作步骤,有利于课后实践完成。 微视频辅助教学。 |
|||
师生作品赏析 作 |
教师作品、学生作品图片展示。 着重欣赏学生作品,关注学生作品灵感来源:灵璧钟馗画、脸谱纹样、民族传统纹样带来的启发。 |
欣赏师生作品,感知布老虎造型特点和灵感来源。 |
|
师生作品引发学生制作兴趣和探究愿望,启发学生从大自然或不同美术作品中寻找创意来源,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把感知带到美术作品中。 |
|||
外 课外探究 |
1、请设计与布老虎有关的文创作品。 2、你还了解哪些民间玩具,有哪些民间玩具和传统节日有关联? 3、探究民间玩具里的科技智慧。试着用简单的科学原理设计一件会动的玩具,按照 “动”和“美”的目标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用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做记录。 |
学生从探究内容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课外探讨。 |
课外探究是对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主动学习、探讨,把思考带到生活中、作品中,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 ||||
导入 |
对话2: 剪纸艺术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并不是很陌生。过年过节贴窗花;娶妻嫁女办喜事时,大红喜字和象征喜庆幸福的窗花都会成为装饰房间的必需品。 |
图片欣赏,感知民俗活动与剪纸的关系。 |
从感知布老虎的制作到学生熟悉的剪纸进入创意实践,衔接自然。 结合生活情境,加深文化理解。 |
||||
讲授 |
民间剪纸多采用谐音和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构成许多耐看而又有讲头的图像,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画中戏,百看不腻,出口吉利,才合心意”,它一般不平铺直叙,也不一语道破,而是采用借物寓意和寄物抒情的方法,将物、情、意、趣融于一体,让人体味想象和发挥,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理想化表现方式。 |
学生通过上两堂课内容更深的解读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和内涵。 | 知识点回顾,层层递进讲解,学生易于接受。 | ||||
课堂实践 |
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实践。 T恤上的剪纸故事 剪纸元素在T恤上组合完成,把剪纸融入生活。 |
小组根据自己爱好课前选择题材完成剪纸元素,课堂分组实践组合完成并展示,分享剪纸作品设计构思。 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认知、欣赏、实践和思考。 |
|
剪纸元素融入生活中的T恤设计,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建立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建立小组合作模式,课内外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展示环节小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教师成为学习情境中的协作者,因材施教,为学生剪纸作品的实现提供经验引领和技术支持。 |
|||
课前调研分享 |
走进民间艺人: 我眼中的剪纸艺术家刘晓川老师。 宿州博物馆剪纸作品引入。 现场剪影视频。 刘晓川老师不同风格作品欣赏。 |
学生王文婕分享拜访当地剪纸艺术家刘晓川老师的经历和感受。 |
|
学习活动拓展到课外,参观当地博物馆,采访非物质遗产项目传承人,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内化于心的知识结构。 图片、视频、学生亲身经历讲解多角度让学生感受本土民间美术的魅力。 |
|||
讲授 |
教师评价 剪纸与生活结合范例: 1、教师手工作品欣赏,虽然是具有民俗气息的剪纸图样,但通过方形构图和磨边玻璃的对接,再加上具有时尚感的铆钉,让民俗气息的剪纸增加了时尚的元素。 2、剪纸从二维拓展到三维世界,将传统的民俗技法与现代的设计结合交融,让剪纸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3、剪纸与服装巧妙搭配,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打破以往剪纸作品只局限于平面展示,增加了剪纸的表演功能,让剪纸真实地走入生活。 4、文化自信视角下“国潮”服装的设计结合传统民俗和精神文化元素再加以现代人的审美和技术来展现,它不仅仅是服装产品,更是中国人民的底气和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中国李宁”以它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
通过剪纸作品欣赏,了解剪纸与生活结合的范例。 |
|
以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运用剪纸创造生活之美。进一步改变学生的认知,巧妙合理的搭配也可以让剪纸融入现代气息。 启发学生思考在现代生活情境中,如何对传统的剪纸形式进行创意表达。 多角度的比较欣赏,以图像识读促进文化理解。 |
|||
课后探究 |
|
引导学生更多专注生活,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态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 |||||
导入 |
对话3: 走进我校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要想了解他们的作品,先要进入印染知识的通关。 印染布料展示。 视频介绍。 |
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三件布料,猜测是哪种印染方式完成。 微视频了解。 |
|
通过视频和实物介绍,从辨别到辨析,学生更直观了解不同印染方式及其不同手工艺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审美性能,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 |||
本校 扎染艺术坊 作品欣赏 |
教师评价: 学生社团扎染作品介绍:扎染小型创意作品、大型集体创作、衍生设计作品、主题创作。 主题创作《徽韵》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扎染中也可以带给人独特的视觉体验。学生在创作中将马头墙的图案定位到服装或作品中,运用传统的缝扎手法,再进行局部或大面积的点染,表现出马头墙错落有致的美感。服装中衣裙的下摆采用富有深浅变化的罩染方式,表现山水的意境之美。 |
学生图例感受、文字感受。 从扎染工作坊呈现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作品类型的多样性,也可以看到在作品设计和主题创意上,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高中生的创意思维,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
|
本校扎染艺术实践工作坊是民间美术可以融入生活和高中生思维结合的最好案例。可以给学生树立信心,工作坊案例证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作属于自己的民间美术作品。 扎染作品类型的多样性特别是系列作品的创作让学生了解徽文化、关注徽文化、传播徽文化,进而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
|||
扎染艺术坊 学生感悟 |
1、扎染有一种超乎于意识之外的美。它的美藏在折叠的布料中,潜在工具的遮掩下,不到展开作品的最后一刻,制作者本身也无法看透作品的成样。 2、扎染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尽管你用了相同的工具、相同的技法,得到的作品却迥然不同,这就是扎染的奇妙之处。 3、扎染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自然与时尚巧妙的结合。与时俱进,把传统融入现代文化,让扎染与时尚结合,把心中所想付诸实践,做出一块属于自己的蓝白映像,亦是我们的追求。 |
学生感受、体会 | 来自学生的语言和感悟可能最能感染学生,学生情感升华。 | ||||
课堂讨论 |
通过和民间美术的三次对话,从对布老虎的感知到剪纸的创意实践再到扎染坊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应该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有了自己新的认识,接下来请同学们集思广益,小组讨论。 |
学生讨论 关于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有哪些好的方案:可以从个人、非遗传承人、社会不同角度讨论。 |
总结本课知识点,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方案。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分享。 |
||||
教师评价 |
走进家里去寻宝 走向自然去寻根 走进节日去体验 走向民间去学习 走进网络去拓展 我校扎染艺术坊服装秀的视频中结束课程。 |
课后任务 1、尝试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2、搜集民间美术作品,班级内举办一次展览会、讨论会。 3、用文字、图像、视频对民间美术进行记录。 4 、撰写一篇关于本地民间美术特色与现状的调查报告。 |
激发学生课后探讨民间美术的兴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更深层次的去接近和了解民间美术,进一步意识到民间美术的传承意义。 |
||||
小结 |
当民间美术遇上00后的你,希望能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并赋予它新的语汇和生机。体味民间文化,感受异彩纷呈,我们每个人都是民间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让我们在我校扎染艺术坊的服装走秀中开启民间美术新的旅程! |
欣赏我校扎染艺术坊服装走秀视频。 |
扎染服装走秀带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学生会更有共鸣。传承非遗文化的视频展示,对民间美术相关社团活动开展也是最有效的宣传。 |
||||
课后任务: 1、尝试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2、搜集民间美术作品,班级内举办一次展览会、讨论会。 3、用文字、图像、视频对民间美术进行记录。 4、撰写一篇关于本地民间美术特色与现状的调查报告。 |
|||||||
六、课堂板书 | |||||||
因本主题均为感知、实践和思维提升,板书简洁突出带给学生思考。 体味民间文化 感受异彩纷呈 |
|||||||
七、 作业设计 | |||||||
课后探究或课后任务采取自选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可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 课后探究1: 1、请设计与布老虎有关的文创作品。 2、你还了解哪些民间玩具,有哪些民间玩具和传统节日有关联? 3、 探究民间玩具里的科技智慧。试着用简单的科学原理设计一件会动的玩具,按照 “动”和“美”的目标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用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做记录。 课后探究2: 1、请搜集剪纸与现代生活结合的范例。 2、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让剪纸继承民俗的精髓又不失时尚的元素?请每一位同学课后用实例研究探讨。 总课时课后任务 1、尝试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2、搜集民间美术作品,班级内举办一次展览会、讨论会。 3、用文字、图像、视频对民间美术进行记录。 4、撰写一篇关于本地民间美术特色与现状的调查报告。 |
|||||||
八、 教学反思 | |||||||
课前: 通过上两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思考能力也有一定提高,如何在课堂上将主题三内容放入实践教学,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体验美术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并让学生独特的思维和创意赋予民间美术作品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启发学生对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问题的思考都是教师在课前不断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课前以问卷调查《当民间美术遇见00后的我》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其对民间美术的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前两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已进行相关剪纸技法和色彩搭配训练,第三课时探索多种教学途径课内和课外结合完成教学。教师授课前把主题三作业提升,每组课前选择自己喜欢的剪纸元素完成局部,教师因材施教为学生剪纸作品的实现提供经验引领和技术支持。 教师课前搜集的大量民间美术实物素材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加深学生感官体验也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这也是无声胜有声的教学引导。 因高一课程以欣赏教学为主,所以部分学生主动参与课前调研、课后探究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主动思考的思维习惯还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不断引领。 课中: 主题一和主题二的教学让学生对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联系和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方法和色彩运用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领悟。本课时通过团队的实践和创新让高中生独特的思维与美术作品对接并赋予民间美术新的面貌。 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是教师和学生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身份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学过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主题三的实践教学更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民间美术的思想情感。但课堂时间有限,本课设置内容多,所以教师的实践教学也只是启发引导学生与民间美术的实践操作有初步接触,有些作品的完成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投入一定的时间不断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去感悟到民间美术带来的独特魅力,并在实践中思考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本课时更注重把知识和技能与现实生活对接把学生的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并在课堂分享,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领悟民间美术的独特价值。 课堂作业展示:(教学视频截屏) 课后: 近年来,学校和社会都非常重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政府出台相关的利好政策,社会各界加大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方面知识,举办相关展览和讲座。作为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为了让民间美术切切实实地走进学生,教师课后开展相关社团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民间美术相关社团活动中更深入去探索和认知。 本课注重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团队合作、课堂实践、课堂讨论、参观当地博物馆、采访当地非遗传承人等内外结合的课堂教学与综合活动建构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注重从文化和历史的层面解读当地民间美术的价值和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会传承和保护本土文化遗产的方法,促进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自觉,从而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有更深的思考并付诸实践。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