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威海荣成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威海荣成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的行为条件是“运用示意图”,行为动词是“说明”,认知内容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识水平属于迁移应用水平。
根据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将教学要求解读为两条基本要求:一条发展要求: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另一条发展要求: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从本课的标题看,教材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三大类岩石”和“地壳的物质循环”。两部分内容的逻辑结构是“三大类岩石”是学习“地壳的物质循环”的知识基础,因为地壳物质间的循环是通过三大类岩石及其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实现的。因此,岩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关系。按照成因,教材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所以有关三大类岩石知识的掌握,应建立在理解其成因的基础上。
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
1.通过实物、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学生能够描述三大类岩石的生成过程,为学习地壳物质循环提供基础。
2.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1.岩石根据其成因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
难点: 1.三大类岩石的生成过程
2. 地壳物质循环,判读“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三)教学方法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绘制清晰,示意明确,蕴涵了比文字内容更为丰富的信息,为学生观察、想象、推测、比较、归纳、概括等提供了多样的探究资源和广阔的探究空间。因此,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教学的蓝本和依据,步步设问,层层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依据图像系统提取信息的综合能力,成为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策略。
1.自主学习法
通过让学生“自读”、“自说”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
2.合作探究法
一般由4名同学组建一个学习小组,每次活动推选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地理素养,在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运用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改变课堂信息环境,真正实现“学为主体”,使学生愿意展示交流成果,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评价设计
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故对学生的评价设计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综合考虑。
1、课堂上用恰当的语言评价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恰当的语言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肯定。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我选择用“你请”、“请坐”、“谢谢”这样的字眼;当学生因思路断线说不来时,我选择 “没关系,先坐下思考一下,下次再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 ,我选择“不错,你还能更全面些吗”、“有哪位同学能帮他补充完整吗”等等,总之是要舍去呆板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言中长大,在语言中享受,使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的作用。
2、知识目标的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有:(1)学生借助于图文材料,分析三大类岩石;本节课学生能够流利的回答相关问题,回顾并记忆相关知识点。(2)通过观察分析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表格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踊跃。(3)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学会用示意图的形式归纳;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示意简图。
3、能力目标的达成。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有:学会读图识图,细化图中的相关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初步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材料中分析归纳问题的答案,初步学会从材料中寻求答案的基本能力;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动手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情感目标的达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节课通过资料再现使学生认同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形成应对困难的正确做法。
(五)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学生用表
评价方式 | 评价内容 | |||
评价项目 | 评价等级 | |||
A | B | C | ||
自评 |
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 浓厚 | 较浓厚 | 一般 |
本节课独立思考的习惯 | 强 | 较强 | 中 | |
自信心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 多 | 较多 | 一般 | |
理解别人的思路,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 好 | 较好 | 一般 | |
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 | 高 | 较高 | 一般 | |
同伴互评 | 本节课发言的次数 | 多 | 较多 | 一般 |
本节课发言的 质量 | 好 | 较好 | 一般 | |
本节课课堂练习的正确性 | 高 | 较高 | 一般 | |
师评 | 上课听讲的专心程度 | 专注 | 教好 | 一般 |
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 高 | 较高 | 一般 | |
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维深度 | 强 | 较强 | 一般 | |
课堂发现问题的角度 | 多 | 较多 | 一般 | |
课堂发现问题的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
我这样评价自己: | ||||
老师的话: | ||||
评价说明 | 在评价等级下,相应的栏只选一项,打“ √ ” |
环节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准备 |
让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积极发言。 【板书】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
学生打开课本27页,准备好学案、笔等用品。 提前熟悉学案,做好知识准备。 |
通过分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热情,为课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做铺垫。 |
导入, 创设情境 |
【投影展示】展示照片 【师】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这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秋,新学期伊始,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十五中学 【师】念信的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观看图片,认真听讲。 |
用温总理的致歉信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学习一种精神,并导入本节课的知识。 |
展示学习目标 |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 阅读学习目标,找出每个目标设定的任务。 | 明确学习目标。 |
目标一: 岩浆岩 |
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目标的学习。 【实物展示】两块岩石 【提问】这两块岩浆岩在颜色、结构、软硬都不一样,同为岩浆生成,为什么会有差异?请大家完成学案探究一。 玄武岩:外部、喷出、冷却速度快。 岩浆岩:内部、侵入、冷却速度慢。 |
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
目标二: 沉积岩 |
【视频展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提问】:请结合视频材料,小组探究,完成学案探究二 1.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2.层理构造、化石 3.下老,上新。 4.煤炭:炎热潮湿的气候,植被茂盛 三叶虫:海洋环境 5.低处。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 |
小组合作探究,派出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订正。 形成正确答案 理解、巩固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
目标三: 变质岩 |
【微视频展示】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提问】:自主学习,完成学案探究三 1.接近岩浆或地壳内部(地下) 2.高温高压,变质作用 3.【强调】大理岩形成的分析思路——逆向思维(倒推法)。 |
学生演示并讲解。 倾听,并积极思考理解。 |
通过分析图文得出结论,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为之后的分析题做好铺垫,架好学习梯度。 |
目标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转承】古人今人皆爱石,曹雪芹:爱此拳拳石,玲珑出自然。白居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近代诗人臧克家写到: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岩石真的能永恒不朽?请结合学案教材图文材料,完成探究四,清小组合作完成。 【图片展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板书】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小组探究并回答。 展台:学生展示 |
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自己解决学习的难点问题。 目标学习之后,总结一般规律并提升。 |
课堂小结 |
【思维导图展示】请大家结合学案和我设计的思维导图,想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可以发挥创意,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 |
回顾本节课内容建立知识框架, 上黑板对照板书讲解本节课所学知识 |
回扣目标,学生结合板书,进一步巩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
目标达成 能力提升 |
【转承】我们生活在岩石圈上,岩石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景观,丰富的资源。在我生活的周边地区有许多的石材厂,他们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图片展示】。 如何解决采石及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为我们的家乡出谋划策。 |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合理的建议。 | 让学生根据上课所学来进行知识迁移,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堂内容,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
参考资料 |
1.BBC纪录片《岩石学者 Men Of Rock》 2.课外读物:解密岩石 |
学生记录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