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岩石圈结构,物质循环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结构、组成及物质循环》威海文登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结构、组成及物质循环》威海文登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条标准的行为动词是“说出”,是要求对各圈层不做深入了解,而是要抓住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主要特点;另一方面是要求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根据第二条“标准”首先要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这需要涉及各种地质作用,用于说明岩石的形成便于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这是这条课标的重点,要求学生要熟练阅读并能绘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结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教材先宏观展示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为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做好铺垫。然后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其中岩石圈内部的物质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最后设置活动,让学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举例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及岩石圈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本节涉及到了圈层的物质循环,环节比较复杂,对于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之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本节的学习难度较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三、评价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间回答,90%以上学生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岩石圈的结构,通过学生抢答、小组比拼的方式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要求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90%以上。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沉积岩的特征,并有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根据“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全面性”等评价因素进行互评;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的问题,会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再通过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采取分组,一般一个小组4名同学,每次活动推选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地理素养,促进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法:通过让学生“自读”、“自议”、“自说”,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理念。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运用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信息容量,改变课堂信息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设计流程
环节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1分钟) 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 自主学习并记忆(5分钟) 教师讲解(4分钟) 教师展示答案(2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2分钟) 自主学习目标二的相关知识(3分钟) 教师讲解后学生记忆 (5分钟) 合作探究(3分钟) 自主学习目标三的相关内容 (3分钟) 教师讲解(4分钟) 合作探究 (5分钟) 小结 当堂检测(5分钟) |
播放一幅鸡蛋内部分层的图片 导入: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们吃鸡蛋了吗?那你是否留意鸡蛋由外向里分了几层?对,依次有蛋壳、蛋清和蛋黄。其实鸡蛋的结构非常类似于地球的内部圈层,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承转:那地球内部圈层是依据什么划分出来的呢?好请同学们对照课本自主学习目标一的相关内容 出示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图片,讲解地震波的区别 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一答案 出示思考题: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和水中的鱼感觉相同吗?为为什么? 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 教师展示思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 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 展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图片并讲解 播放沉积岩形成的一个动画,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2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化石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该类岩石具有什么特点? 得出沉积岩的两大特征: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与课本中的文字正好呼应 承转:刚才我们学习了三大类岩石及其代表岩石,那这三大类岩石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并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自主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 (也称之为 )。 2、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地表岩石在一系列外力作用下,形成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再生,又形成新的 。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 ; ② ; ③ 出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边讲解边画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图 让学生探究合作探究3: 除了课本上提供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外,你还能设计出什么形象、简洁的示意图?三分钟时间,请设计…… 对学生的图给出评价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基础巩固: 【对应目标一】1、有关岩石及岩石圈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岩石圈主要包括地壳和地幔 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D、目前人类对岩石的利用主要是做建筑材料 【对应目标二】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玄武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 【对应目标二】3、下列几组岩石,属于岩浆岩的是( ) A、花岗岩、石灰岩 B、大理岩、砾岩 C、砂岩、页岩、板岩 D、玄武岩、花岗岩 【对应目标三】4、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对应目标三】5.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查转化的模式图是 能力提升: 【对应目标三】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变质作用 B.②-风化作用 C.③-重熔再生作用 D.④-侵蚀作用 7.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C.大理岩 D.砂岩 |
生答:由外向里分蛋壳、蛋清和蛋黄。 齐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课本,找出答案 和教师一起观察“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对照屏幕订正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并记忆 思考后小组代表发言。小组内合作交流并展示交流的成果 订正并记忆相关内容 自主学习 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 通过观察动画组织答案 自主学习 自主独立思考后订正答案,有疑问老师点拨。 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小组讨论其他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画法并上黑板展示 做当堂检测 |
用与地球内部圈层类似的鸡蛋的分层导入新课,即形象又生动,还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巩固成果 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描述能力。 做学习的主人,培养自学的能力 养成认真记笔记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及语言组织的能力 做学习的主人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步步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认识画图的重要性 回扣目标,反思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巩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标明对应目标方便学生查找问题所在 进一步巩固检查本节所学知识 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
本节课的反思(2分钟) |
学习反思区 ●【我的收获】 ●【自我评价】评价等级选择ABC(A=好;B=中;C=有待改进) 评价体系:a学习态度_______ b学习习惯与方法_______ C回答与解决问题________ d学习效果______ ●【教师评价】 |
反思本节课的知识 |
通过总结本节的所得与疑惑,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同时让学生养成一种每节课都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