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重庆市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重庆市省级优课
细节凸显神韵
——走进《朝花夕拾》人物篇
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六中学 余红
【课前预习】
1.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在摘抄本上。(包括名、时、地、作、评)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书,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精读精彩片段。
3、精读写人篇目,并勾画出人物描写的句子。 【知识链接】
背景介绍(复印下发给学生)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在谈到这批文章的写作时,鲁迅先生深情地谈到了“思乡的蛊惑”,“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等等,说,这些东西“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些深情的表白,都表明鲁迅在那个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在人到
2
中年、身处异乡的时候,确实是打算写作以 “回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来对抗那“纷扰”、“离奇”的现实景况的。 【学习目标】
1、结合鲁迅相关资料,感受其人其文魅力。
2、体悟并学习鲁迅以小见大,用细节凸显神韵的艺术手法。 3、学会从生活中捕捉并描绘经典细节。 【学习过程】
一、 谈话解题,今拾鲁迅之花
(一)名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臧克家先生曾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他是谁?
明确:鲁迅就是“死了”“还活着”的“有的人”, 鲁迅也在日记中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死掉了。”他病逝后的影响验证了这句话,他的灵柩上覆盖一面绣着“民族魂”的旗帜。鲁迅逝世已经81年,但是提起鲁迅可谓家喻户晓,我们拜读他的作品才熟悉他这个人,今天我们通过赏析•朝花夕拾‣来感受其作品的魅力。
(二)初读感受,走近《朝花夕拾》
前几天,老师布置你们阅读•朝花夕拾‣包括小引和后记。现在,检测阅读效果。出示题:
1.《朝花夕拾》原名( 旧事重提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2.文章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 怀念)之情,同时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以客观的笔调含蓄地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 讽刺和批判 ),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过渡:•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面真实的镜子,里面美好温馨的回忆 ,客观含蓄的讽刺。有让他尊敬怀念,也有讽刺批判的人。可见•朝花夕拾‣值得我们品味的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走进•朝花夕拾‣的人物篇,感受鲁迅熟悉的人物的特点,学习鲁迅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