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广西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广西省级优课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
桂平市第二中学 徐秋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诵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贯穿学习全过程。
(2)通过重阳节的典型情境的分析,感受人物惜花、思乡等多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
(3)利用音乐背景,营造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思亲思家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动、思维简单,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的不适应也是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自然过渡,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本首诗虽为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相对短小,但通过重阳特定节日、菊花、战乱行军等典型情境表现主人公多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的写法还值得七年级学生反复诵读品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农历九月,中秋节过后,有一个关于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吗?(重阳) 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登高、饮酒、赏菊)。是啊,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生背)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而有一位诗人,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由生活习俗导入,联系旧知,贴近学生生活,使所学内容尽快地走近学生,由旧知到新知,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活动2【讲授】走进作者 (1)出示课件:
岑参(约715年—770年),江陵人(今湖北荆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现存诗403首。
(2)复习岑参的写景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尽快了解作者。复习名句,巩固旧知,同时也从心理上让学生重视本首新诗的学习)。
活动3【讲授】背景介绍
(1)出示课件: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2)简单介绍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指由安禄生、史诗明发动的叛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叛军一度打到长安,攻入长安城,皇帝仓皇出逃,后在李光弼、郭子仪的率领下平定叛乱。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尽快明了地了解创作背景,教师补充介绍,让学生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有更深入了解)。
活动4【活动】熟读并背诵诗歌
(1)录音朗读。请同学们认真听两遍, 注意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范读。学生依此正音、停顿。注意“强 ”“傍”字的读音。
(3)练习:这首诗写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从本诗 、 、 、等词语可以看出。
(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4)集体朗读,背出诗歌,教师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朗读,争取背出。
(设计意图:读,是学诗的基本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读,录音读、范读、集体读,让学生对诗歌有充分的接触和印象。因本首诗较短,五言绝句,二十个字,所以本班学生完全可以在未曾仔细分析诗歌前就可以背下来,并且先背出诗歌,也更有利于下面的学习环节)。
活动5【活动】疏通诗意
(1)学生独立地,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4
(2)同桌互助地一人说一人听,互相补充,疏通诗意。 (3)全班交流
(4)(出示课件)教师明确: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设计意图:由个人到同桌再到全班,不断补充完善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6【活动】精读诗歌 (1)学生齐读全诗。
(2)师:这首诗经过我们的反复朗读、背诵及诗意的串解,你认为你对诗中的哪句,或哪个词,哪个字最有感触,为什么?
(3)学生充分发言,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启发引导。 ① “强欲登高去”,“强”当何解?(勉强),为什么会勉强?(行军途中,遭遇战乱—诗人的凄清境况)本句和题目什么关系?(点题)
(板书:强欲登高)
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②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③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同学们闭目想象一下,什么样
5
的场景?
(长安城里,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寂寞、可怜地开放)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提问,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同时闭目想象,给学生理解诗歌的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互相补充,表达中升华对诗的学习,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7【活动】体会诗人感情,领悟主题
(1)师:可“遥怜”“否改为“遥思”“遥想”故园菊? 明确:“怜”字包含更复杂的感情,既有对花的思念、想念,更有怜惜、怜爱之意。
(2)小组合作:读到这里,我们似乎读出了作者写作此诗是欲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提示抓诗眼“怜”)
明确:惜花——开在战场边; 思乡——题中可见;
忧国——长安,是故园,也是帝都; 忧民——战火纷乱。
这些复杂的情感,依托哪种媒介而传达?(菊花为媒,怜菊,其实就是思乡,就是忧国,就是忧民,就是希望早日评定安史之乱,国泰民安。)
(设计意图:字词揣摩,让学生充分发言,激发课堂讨论热情,学会遣词造句)。
活动8【活动】拓展延伸
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仅仅20个字的绝句,同样是重阳
6
登高,因为故园战乱未平,因为写在行军路上,写出了与其他重阳节诗作不一样的荡气回肠。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名家的点评:
(出示课件: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方虚谷云:悲感。
《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妙在二十字中备见题意。 《唐诗直解》:点“战场”字,无限悲怆。 《而庵说唐诗》:此诗以看菊为主,登高为宾。 你赞同哪一点?想一想,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用名家大家的点评,与学生学习发生共鸣,实现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
活动9【活动】作品展示(回忆有关战争题材的诗词) (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自己喜欢的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 (2)学生点评、赏析、互相补充对诗歌的理解。 (3)齐声诵读。
(设计意思:使课堂内容更充实,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扩充课堂容量,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己找诗,自己评诗,更有学习主动性)。
活动10【小结】
师: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时代,可以悠闲地欣赏鸟语花香,享受轻风流水,可以坐在安静的教室里读书写字。我们学习这些有关战争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那时的人们对战争的谴责和无奈,更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宁静的生活,这也是我们读这些诗的意义吧。
(设计意图:实现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心理) 活动11【作业】
7
同年九月,安史之乱得以评定,诗人又回到了故园长安,并且看到了长势正好的菊花,他会作何感想呢?请用一段文字加以描述。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相当于给诗歌续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
无人送酒 惜花 思乡 遥怜故菊 忧国 忧民 厌恶战争 渴望和平 通过典型环境表达复杂感情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