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天净沙,秋思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山东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山东省潍坊第五中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主题学习”表现手法鉴赏课
《一曲小令意万重——天净沙秋思诗歌赏析指导》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第五中学 李真 【课前延伸】
1.学生广泛搜集关于秋和思乡的诗句。
2.课前认真阅读主题阅读材料,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册《四季如歌》“浓郁的秋”、“圣洁的冬”部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为广泛深入的了解,感受季节的无限魅力。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2.找出词中所用的意象并能理解意象的含义。 3.学习古代诗词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 【设计意图】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是一篇讲读课文,其中《天净沙 秋思》文本的教学点在于感受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浓重乡愁,诗人所表达的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心境。元曲中理解《天净沙•秋思》中所运用的意象及作用,拓展到相关的主题阅读中,并由此进行写作上的指导。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的生平背景
材料一:知人论世赏元曲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1251—1321至1324间),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他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漂泊二十余年,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居。
《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一,现实的的愤世与体验,让他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他的才华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失意、痛 苦、悲凉、孤独,一切衷肠,只能用枯秃的笔,痛吐出来,倾诉出来。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2.元曲的资料 “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将其作为[越调•天净沙]的“定格”范曲,被推崇为“秋思之祖”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在元曲中还有许多的曲牌名,如:[阳春曲][寄生草] 3.赞秋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的《秋词》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采桑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4.思乡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设计意图】
人物资料与名句的提供,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走近主题学习丛书。 【课内探究】
(一)字斟句酌,解读密码:(15 min)
导入:古往今来,咏秋、叹秋、颂秋、赏秋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 思乡思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往今来那些让世人刻骨铭心的思乡思亲的离愁别绪之中„„ ◎步骤方法:
(1)朗读《天净沙》,并熟读成诵。参照材料一,知人论世。
(2)根据诗中列举景物,展开联想,添加对画面的具体描述,添加对画面氛围的感受,添加对天涯游子遭遇、心情的揣测,变简约为细腻,改写此曲。 思考问题:
问题一:作者在曲中描绘了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作者心情如何?
问题二:你认为这首曲子被称为“秋思之祖”的理由有哪些? 【设计意图】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内容思路,并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5 min) ◎步骤方法:
(1)结合材料二,小组选择赏析的诗句。
(2)结合材料四,班级展示讨论的成果,思维碰撞。 讨论问题:
问题一:划线诗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问题二: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材料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大德歌 冬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代词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唐代诗人王维《田园乐七首(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代诗人杜甫《登高》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春》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夏》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秋》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元代剧作家白朴《天净沙·冬》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材料四: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境:通过意象营造出来的,能够强化作者感情的氛围。
诗歌鉴赏术语具有高度概括性,准确运用可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意境方面术语包括:
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寥廓、辽阔、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使学生既感受到元曲的精粹魅力,又通过赏析意象了解其作用。 (三)旧曲新唱,奇文共赏:(15 min) ◎步骤方法:
(1)自己独立结合主题阅读材料和生活积累,汇总材料三,完成仿写《天净沙》的创作。 天净沙
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且以景物寄深情
意象:作者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景物。如行旅思乡诗中的常见意象:客愁、思亲、行人、征人、杨柳、雁、乡、月、归、还、梦。 柳:送别、留恋、伤感。“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是凄苦之音。 梅花: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杨花、芦花:飘零之意。
杜鹃:为凄凉、哀伤、思妇的象征。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辛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明月:思念家乡。
(2)组内合作,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按dcba的顺序朗诵原创作品,组长是诗社社长,组织每一个同学都要发言,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适时纠正、补充。 (3)修改作品,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
此环节拓展到课外,大量的阅读与赏析可以使学生更为准确深刻的把握意象的作用及其写作上的特点技巧,教师的写法指导使学生方向性更强。 【课后提升】
将自己的这段《天净沙》进行修改加工,让它更加完美,把它展示在你的周记本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精彩。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写作或欣赏其他同学的写作,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进行修改,既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