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丰收锣鼓
所属栏目:初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丰收锣鼓》福建省 - 泉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丰收锣鼓》福建省 - 泉州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
《丰收锣鼓》 (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
《丰收锣鼓》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于1972年,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乐曲分为四个部分,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教学目标(分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A乐段所使用的主要民族乐器、典型切分节奏、部分旋律,尝试运用声势等方式表现典型节奏。
(2)掌握B乐段部分旋律,尝试进行即兴歌词编创,感受A、B乐段不同情绪。 (3)体会节奏、旋律、乐器在表达热闹欢快的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创编、视唱、模仿、合作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秋收气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丰收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懂得热爱生活,喜爱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A、B乐段中的典型节奏、旋律
#难点:运用声势等方式表现典型节奏,体会节奏、旋律在表达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1. 听乐择图
(1)教师播放A乐段音频,学生根据音频选择对应图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如果要给这段音乐配上插图,你们觉得哪组图片更合适?为什么?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情绪热烈欢快,感受到喜庆的氛围,是人们欢庆丰收的景象。)(可单独提问) 2.导入主题:《丰收锣鼓》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这课就叫做《丰收锣鼓》。
聆听A乐段。
思考并选择 与音乐相匹配的图片。
说出选择依 据(情绪、速度)。
将听觉与视觉
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感受丰收的景象及音乐热闹的情绪,吸引学生兴趣。突出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理念。
新 课 教 授
A乐段学习
1. 聆听A乐段
师:首先我们来聆听一下这首乐曲第一乐段中的典型乐段,称它为A乐段(板书) 2. 了解A乐段主要乐器
(2.1)师:仔细聆听,音乐中主要出现了哪几 种乐器?(堂鼓、云锣、镲、唢呐、二胡、笛子、 琵琶、扬琴等)
(2.2)简单复习民族乐器分类(吹、拉、弹、 打)
(2.3)你们觉得哪类乐器在该音乐片段中最为 典型?有什么作用?(打击乐器)
(2.4)师:从音乐中,你能听出农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欢庆丰收的吗?(通过敲锣打鼓的形式欢庆丰收)
3.为A乐段伴奏
师:这些乐器是运用什么典型节奏来击打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拍读典型节奏
师:大家看看屏幕上这条节奏,能否尝试给它拍读出来呢?
二次聆听A 乐段。
辨听音乐中 出现的主要乐器。
思考哪类乐 器在该音乐片段中最为典型?有什么作用?农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欢庆丰收?
拍读屏幕出 示的节奏。
A
1.注重音乐的聆听,培养学生专注聆听的习惯,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
2.(2.2)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
3.(1)运用柯达伊节奏读法,帮助学生
Sin - col - pa ti ti ta (1.1)辨识节奏型
师:这条节奏里共有几种节奏型?分别是什么?(切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 (1.2)师生共同拍读节奏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条节奏来为A乐段伴奏吧! (1.3)聆听A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速度 (1.4)师生共同跟音乐拍读节奏
(2)小组合作,尝试运用声势等方式表现节奏
师:假设大家就是农民伯伯们,你们在欢庆丰收,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什么方式能表现你们的喜悦?展开想象,可以用各种肢体动作或者其他不同方式表现节奏。大家小组组合,讨论,待会请几组来展示一下。
(2.1)请两到三小组展示所创方式并对其进行评价 (2.2)集体运用所创编方式为A音乐片段伴奏
师:刚才,我们通过拍击这条节奏,充分感受到了音乐情绪的欢快活泼,感受到了农民伯伯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这段音乐里,还运用了另一种节奏型,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4.学习A乐段典型节奏旋律 (1)节奏对比拍读
Sin - col - pa li li li li ta
师:大家看看这两条节奏,第二条和我们刚才学习的第一条相比,有何不同?
师:出现了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对比哪个更快?
师:咱们一起尝试把这条节奏读出来 (2)要求加快速度读节奏
(3)引导感受节奏要素在该段音乐中的作用
师:刚才大家共同感受到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活泼),为什么这段音乐让你们感受到的是欢快活泼?和这两条节奏有无关系?它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切分、十六分、八分、四分,所运用的节奏型都是轻快的)
总结:这段音乐是通过切分、十六分等轻快的节
思考:这条节 奏共出现几种节奏型?分别是什么?
三次聆听A 音乐片段,感受音乐速度,默读节奏。
跟音乐拍读 节奏。
小组合作讨 论想表现节奏的方式。
分别展示所 创编方式。 集体为A音 乐片段伴奏。
对比两条节 奏,说出不同之处。
读出第二条 节奏
加快速度读 出节奏。
思考:
(1)为什么这段音乐感受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 (2)和这两条节奏有无关系?运
清晰地梳理节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尝试自主学会重点节奏型。
3.(1.3)增强学生对A音乐片段的熟悉度,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伴奏活动。
3.(2)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造力,拓展音乐思维。同时通过活动,更好地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增强对所学节奏的印象。体现“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理念。
4.(1)通过对比方式,更清晰地反应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区别。
4.(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知识总结能力。
奏型,给人以活泼,轻盈的感觉,增强了音乐的动感与活力,来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4)旋律代入节奏视唱(打横拍) (5)让学生找出所唱旋律所在的谱例 (6)跟钢琴演唱旋律,要求歌唱的基本状态 (7)4个小组接龙演唱
师:突出了你追我赶的效果。 (8)引导感受旋律要素在该段音乐中的作用 师:通过小组接唱旋律之后,你们能否说说看这段旋律有何规律? 师:采用了重复的旋律发展手法,强调了人们在劳动中的忙碌场景。
5.总结A乐段节奏旋律特点 师:每段音乐都有它不同的情绪与风格,和所构成的音乐要素有关。 A乐段主要通过旋律、节奏两种音乐要素相结合,共同表现了人们丰收时,收割劳动,你追我赶的忙碌场面。 师:学习完乐曲的A乐段 我们接着来学习一下第二个乐段,B乐段。 B乐段学习
1. 聆听B乐段 (1)提问 师:该乐段旋律有何特点?与我们刚才所学的A乐段有何不同? (2)小结:B段旋律平稳、抒情优美、柔和,具有歌唱性,旋律线起伏较小,表现了农民们丰收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学唱B乐段部分旋律(谱例三) (1)引导学生自由哼唱乐谱
(2)提问:
用了什么节奏型?
读节奏,随后 视唱两条旋律。
找出旋律所
在谱例。 跟随钢琴演
唱所学旋律。 小组接龙演
唱旋律。
思考:所接龙 的旋律有何规
律?
聆听B乐段
思考:B乐段 旋律特点?与A乐段有何不同? 根据乐谱自 由哼唱旋律。
4.(4)通过柯达伊节奏读法,将旋律代入节奏视唱,更方便学习。
4.(7)通过接龙演唱,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语文角度引导,便于学生理解旋律中运用“重复”手法的意义,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旋律发展手法。体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理念。 B
1.通过聆听,感知A、B乐段的不同情绪。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
2.(1)通过让学生自由哼唱,在哼唱中发现难点,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
师:哼唱旋律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
(3)解决学生提出的难点音高、节奏 (4)单独提问,引导视唱乐谱 (5)集体验证,共同视唱乐谱
(6)跟随钢琴演唱,要求速度、情感处理。 3.即兴编创,为乐填词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农民伯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他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1)教师出示歌词范例,学生尝试进行演唱
“又是丰收年,稻谷堆成堆” (2)简略复习歌词创编方法 一字一音;一字多音。 (3)再次聆听B乐段(谱例三),学生尝试创编歌词 (4)成果展示,学生集体演唱B片段旋律 (4.1)请2—3位学生到黑板写出所创编歌词 (4.2)集体演唱同学所创编歌词 4.总结A、B乐段——感受农民伯伯们以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形式欢庆丰收。 尝试哼唱旋 律,发现难点,寻找解决方法。
跟钢琴演唱 所学旋律。
尝试代入歌 词演唱。
聆听B乐段, 尝试对所学旋律进行歌词创编。 展示所创编 的歌词。 集体演唱创 编的歌词。
性,为更好地学唱B段部分旋律做铺垫。 2.(4)通过个别学生的视唱,发现学生掌握旋律情况,让学生帮助学生,共同学习旋律,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理念。
3.即兴编创歌词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加深对B乐段旋律的理解、情绪的感受,增加课堂趣味性。体现“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理念。
课 堂 小 结
这节课我们
(1)进行了听乐择图,视觉听觉并用。
(2)初步了解A乐段所采用的主要民族乐器。 (3)尝试运用声势等方式表现A乐段典型节奏。 (4)学习了A乐段(谱例一)典型节奏旋律。 (5)感受了节奏旋律要素在表达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6)学习了B乐段(谱例三)部分旋律。 (7)为B片段进行即兴编创,尝试为乐填词。
课 后 作 业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丰收锣鼓》最精彩的两个乐段,还有其他几个精彩的乐段我们下节课会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
1.请同学们回去后聆听丰收锣鼓全曲,下节课告诉老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课型为欣赏课,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遵循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形式,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本节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入部分,第二部分学习A乐段,第三部分学习B乐段。 导入部分通过学科综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初步感知秋收的氛围及音乐欢快热闹的情绪,直入课题。
两乐段的学习通过聆听、模仿、视唱、小组合作、集体回答、单独提问、自主创编、师生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视唱中的难点,寻找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基本能在活动中做到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整堂课,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掌握了A、B乐段中的典型节奏、旋律,能体会节奏、旋律、乐器在表达热闹欢快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如果在本课堂的结尾,能让学生完整聆听音乐,学生能更好地感知A、B乐段的不同情绪;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还不够充分,课堂小结部分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小结,学生能更深刻地梳理、回顾所学知识,在以后的课堂中应更注意改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