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全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微课视频录像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说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五届全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微课视频录像《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袁莉莉-江苏省徐州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第五届全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微课视频录像《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袁莉莉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初中生物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袁莉莉
一、实验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本实验内容选自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十三章第一节土壤中的小动物。课本前三章已经全面介绍了水域 地面 空中的生物类群及生活特征,本节内容是对前三章的补充,完善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以蚯蚓为例设置了一系列探究实验,意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整合知识提高能力,深刻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多次探究已经了解其他环境生物基本特征, 思维能力初步形成。
土壤中的生物与人类关系关注少,了解比较少。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女生比较惧怕蚯蚓。
二、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说出蚯蚓适于土壤穴居生活的形态、运动等方面的特征;
2.概述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养成爱护小动物的习惯,关注蚯蚓的生存环境,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怀。
重点难点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外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运动
如何有效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外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运动
三、实验教学创新
课前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挖蚯蚓
实验一:蚯蚓的外形
发现1:蚯蚓运动灵活,很难仔细观察体节和环带,学生们想到观察草履虫实验中加了棉花纤维限制其运动,这里给蚯蚓加上湿润的剪了洞的卫生纸或者纱布,蚯蚓保持相对静止,便于观察和记录。
发现2:摸到但观察不到刚毛,我们用解剖显微镜来观察,发现蚯蚓身体伸长时刚毛向外突出明显,且有向身体后方的趋势。所以在蚯蚓身体伸长时从后往前触摸。另外在两端刚毛比较多,尤其是前端。
实验二: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发现1:光对蚯蚓的刺激,白天实验室的环境很难看到光对各个部位的刺激,我们拉上窗帘制造比较暗的环境,再把蚯蚓放到小盒子里,再进行实验效果明显的多。光刺激时不论多小的手电筒光线都会散开,很难只照射某一个部位,同学们把签字笔上的软管放在小手电筒的前端,效果非常好。
发现2:障碍物的刺激,通常选用解剖针,对蚯蚓容易造成伤害,我们学生随身携带的签字笔或铅笔。
实验三:蚯蚓的运动
发现1:蚯蚓运动比较灵活,对比蚯蚓运动的快慢,既要测量距离又要计时,操作起来难度大。我们采用同心圆,外面一个圆比里面一个圆半径大一厘米,把蚯蚓放在圆心位置,让它运动不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可以通过数圈数来估测爬行的距离。
比如:从蚯蚓的前端接触到第二个环开始计时,到最外面一个环结束,经过了13环即运动了13厘米,时间是12秒。
提前用A3纸打印好同心圆发给同学,分别放在透明光滑的亚克力塑料板下面,光滑表面不处理,粗糙表面用砂纸打磨,形成光滑和粗糙的对照。
发现2:挖蚯蚓的时候感受到蚯蚓虽然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但是土质松软,里面不会留存过多的水分。我们把光滑和粗糙的表面放在水中浸泡1分钟,取出后竖起来晾至不朝下滴水再使用。蚯蚓运动过程中我们用纳米喷雾补水仪给蚯蚓加湿,即可以保持湿润的体表也不至于加水过多。
发现3:如果用同一条蚯蚓做实验,先在一个表面运动,后再另一个表面运动,可能会因为疲劳而导致后一个表面速度自然减慢。如果用不同蚯蚓,即使是看起来大小差不多,但是速度也差别较大。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轮组法:甲蚯蚓先在光滑表面运动一定距离记下时间①,后在粗糙表面运动相同距离记下时间②。乙蚯蚓反过来先在粗糙表面运动相同距离记下时间是③,后在光滑表面运动记下时间④,光滑表面运动时间为①+④,粗糙表面运动时间为②+③。这样做可以抵消掉无关的变量。
实验结果一个班22组同学,16组同学粗糙表面时间短速度快,6组同学光滑表面时间短速度快。为什么这么多组得到相反的结论,即使是结论正确的,发现光滑表面比
粗糙表面速度也慢的不多。分析原因可能在水平表面蚯蚓柔软的身体与光滑表面有吸附力,即使刚毛不发挥作用也影响不大;
结合蚯蚓生活环境,很多时候它需要上下运动,所以我们设计了坡面实验:把蚯蚓放在相同角度的光滑坡面和粗糙坡面上,蚯蚓可以看到蚯蚓在光滑坡面有明显的打滑现象,而速度变慢,粗糙表面因为刚毛的作用速度非常快。坡度越大差别越明显。
四、教学评价反思
1、实验探究贯穿整堂课,层层探究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方法较简单,器材易得。增加趣味性,突出蚯蚓作用,升华感情
3、不足: 蚯蚓的运动是多变的,多次实验才能获得较准确数据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