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全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说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五届全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视频《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陕西省西安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第五届全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视频《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任竞昕陕西省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民办中学初中化学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说课稿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民办中学 任竞昕
一、 使用教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二、 实验仪器
50mL针筒、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胶导管、吸管、
100ml锥形瓶、50mL量筒、止水夹、镊子、滤纸
三、 实验药品
白磷、红墨水、热水80ºC
四、 实验改进创新点
1. 对教材传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
①将药品“红磷”换成“白磷”,采用水浴加热引燃,增加针筒部分的设计,改进了空气由于受热膨胀引发的逸出问题和燃烧时的白烟污染,这样既减少原来实验的装置的误差,也具有环保意识。②用带有精密刻度的量筒代替烧杯,直接读出精确数值,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在正式实验之前,增加学生分组实验一:针筒抽气实验。常规的理论分析,对于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还是有难度的,而这个小实验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宏观事实,直接让学生感受客观规律,加深理解。
3.实验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线索,以实验为依托,层层递进,学 生“快”又“乐”地通过“问题引领探究”掌握知识。
五、 实验教学价值
从教材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对空气知识的认识,并且为后续混合物纯净物概念、氧气、二氧化碳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化学实验教学,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宏观事实依据,创设真实的科学探究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实验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知识构建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定量地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了解空气中重要气体的性质,教会学生分析混合物组成的实验方法。②学习方法指导方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转变了学习方式。③情感科学价值方面,科学探究的整个实验过程,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科学体验。
六、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的学习中对空气有一些认识,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
2.能力储备: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利用实验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3.心理特点:求知欲强,渴望自主探究、展现自我;但多以经验型的思维能力为主。
七、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地推测猜想。
2.通过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对空气成分进行科学探究,进而认识空气组成。
3.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提高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熟练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现象、获取信息的方法,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八、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会想到打气使车胎膨胀、扇扇子会有风等方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有利于知识的进程和发展。
再通过“针筒抽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气压的变化引发的定量改变,采用转化法,明确瓶中消耗掉的氧气体积即为进入瓶中水的体积。最后通过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从而得到最终结论。
九、 实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课前小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空气对生命生活的重要性。进而接连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塑料袋、扇子等,让学生用已有经验来证明这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气体的存在;引导学生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认识空气;明确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体;最终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空气中到底有多少氧气?
2.实验设计
就此展开实验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出问题1:怎样才能测出一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利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学生讨论确定理论方案:只要消耗掉瓶中的氧气,测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可以达到目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该原理,我设置学生分组实验一。指导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验证理论方案是否正确。通过视频,我们观察到,当针筒抽走10mL气体后,随之量筒中的液体就会有10mL进入锥形瓶当中。说明进入锥形瓶内水的体积恰好等于瓶内损失掉的气体体积,理论方案可行。这种转化法也可用于其他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测定。
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问题2:如何才能消耗掉瓶中的氧气?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用燃烧的方式来消耗氧气,于是按照学生的思路给出四个有关燃烧消耗氧气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以小组展开讨论,是否四个燃烧反应都可以用于该实验消耗氧气,到达最终实验目的。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本实验的关键点在于气压的变化,因此反应原理需满足既消耗氧气,还不能产生新的气体,由此确定了最佳实验反应原理。
3.小组实验
引导学生分组展开学生实验二。
①先用水测量出锥形瓶内所能容纳的空气总体积约为127.5mL。
②指导学生搭建实验装置,安全进行水浴加热白磷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收集数据,计算得出结论。
十、 实验效果评价
1.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理论方案,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思维能力;通过针筒抽气实验,明确客观规律,设计实验方案,最终分析本质解决问题。
2.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连续设计的三个学生分组实验中,需要学生具备实验探究能力越来越高,需要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实验用到的仪器越来越多,操作步骤更多,创新空间也更大。
3.思维方式的提升:从课本实验改进的对比角度,力争用最简约、最便捷、最环保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约化。提高学习、探究效率。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