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湖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湖南省优课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邵东县两市塘城南小学 张迎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反思平时课堂教学,我发现课堂动手操作存在有效性缺失现象。如:有了动手操作就没了数学思考。尤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弱,课堂上动手摆一摆,动一动,做一做,忙着关注身体动作方面的指导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较少的顾及数学内在的思维活动。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经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有了一些收获。
-
优化教师的语言指导,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和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操作前,教师要设计好探究性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把探究引向深入;在操作时,教师又要以明确的语言指导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动手操作时,指导学生先怎样操作,再怎样操作,然后怎样操作,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比如;我在别的班级试教本节课时,最开始就因为语言指令不明确,所以学生在拨计数器、摆小棒的时候只停留在动手操作的层面,不能把操作的过程进行表述,就是缺少了数学思考,后来我注意了指令的明确性就好多了。
-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操作效果。
如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呢?我会耐心地给学生讲:学具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准备学具要认真,操作学具要细心,桌面要整洁,收藏学具要有序等。我在学习新课前一天,就告诉学生应该准备些什么学具,指导学生自制一些学具,比如小棒,用硬纸板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操作中,训练学生认真听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认真看老师的操作示范,引导学生学会操作,有效地掌握知识。我在上课前就要求学生把学具放在桌角,没有动手操作的要求时不允许随便动,要先静静地听要求,直到老师说“开始”再动手做,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很快就做好了,有孩子平日家长包较多,动手能力弱,操作的比较慢,老师会帮他或请速度较快的同桌帮他。从孩子们脸上露出的笑容中,我明白: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已经体会到了动手操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收获。最后引导学生轻轻地快速把学具收下去,后面没有操作需要不允许看或摸,以免影响后面的课堂学习。
-
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空间观念”。比如在本节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就用到了画图法,这就是一种空间观念的创设。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让操作与思维同行,发展操作活动的逻辑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操作活动必须与思维活动同时进行,才能促使外显的动作过程和内隐的思维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把直观感知内化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操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按一定的逻辑思维逐步发现知识建构规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应该伴随着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样才能促使操作活动得到提升,成果得到提炼,体现出动手操作的科学性。
解决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7—48页例3、“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数学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棒若干、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谈话:我们身边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其中有一种小动物最聪明,你猜猜它是谁?聪明的小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学习 1.猜一猜。
谈话:猴妈妈带着小猴下山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
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 如果 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 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提问:小猴子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你们知道吗?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子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 5 个。
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 列式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指名汇报。
(4) (板书:23+5=28 或 5+23=28)。
追问:23、5、28 分别表示什么?23+5=28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说一说 列式的思考过程。) (5) 指导口答。 (6) 检查验算。 三、游戏活动
1.示范游戏:老师借给某某同学12朵花,还剩3朵。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
借给某某同学几朵,还剩几朵,原来有几朵。
四、实际应用
谈话: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已经知道求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想想做做”第 1 题。
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话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列式,并口答。
2.“想想做做”第 2、3 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根据问题选择算法,并说一说理由。 3.比较讨论。
(1)提问:通过刚才几个问题的解答,你有什么发现? (在几道题中,有“已经” “还有”和“共有”这些词语)
(2)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用圈点的方法画出关键词,如: “已经” “还有” 和“共有”等。
(3)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已经知道的和还剩的这两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
4.“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5. 延伸。
(1)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2)学生试编。
(3)同桌交流,互相解答。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已经摘了23个 还剩5个 原来有多少个桃?
23 + 5 = 28(个)
(口答)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湖南省优课”,所属分类为“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湖南省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