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北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级 二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二年级下册
相关领域
数与代数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生活中的大数
1.单元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中整数的认识。主要是结合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及估计的内容来让学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初步形成位值概念发展数感。本单元在整数的认识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四年级学习万以上更大的数做铺垫。
2.学习者分析
在这一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数的活动经验,对计数单位“个”“十”“百”也有了认识。在大数的认识中,学生的困难主要是生活经验比较少,对大数的实际意义缺乏感性认识。
3.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经历借助直观模型,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运用大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借助直观模型,学习数、读、写万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会比较数的大小,逐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计,初步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发展数感。
1
(4)借助“猜数游戏”等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万”,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体会十进制,进一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4.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有多少个字(估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脑科学家研究了人们进行精算和估算时大脑的反射部位不同,精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观思维是人们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两种思维方式,也是数学素养的根本。直观思维就是人们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性思维。
(2)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小学数学的十个核心素养,其中数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第一个素养。数感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而估数本身是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2.内容分析
“有多少个字”这一课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时。也就是在学习了大数之后,运用大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数感。小学数学中估计学习包括估数、估测和估算。
以估数为例,我对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三个版本都涉及了估数的学习,但是人教版和苏教版安排在练习题中,比重比较小。相比而言,北师版安排独
2
立课时学习估数,比较重视让学生积累估计活动经验,为四年级学习估算做铺垫。
此外,一些国外教材,以美国教材为例,有大量关于“估计”的内容,尤其低年级中,对估数的要求非常明确。说明有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估计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北师版教材是如何呈现的:
主题情境:祖冲之的故事,蕴含着浓郁的数学文化。然后凭直觉估和有策略的估。最后是运用策略进行练习,教材中这些活动,对发展学生的数感非常有益。
3.学习者分析
调研对象:二年级7班 36人 调研方式:问卷
前测目的:了解学生是否有估的方法 前测结果:
结果表明:47.2%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些估数的策略,但是还有超过一半的学生
3
对只能靠数或者猜,缺乏估的策略和方法,造成结果偏差较大。
第二个题目:
目的:了解学生有了标准之后,能否估的合理。
结果:一致性比较强,72.2%的学生估的结果是第二杯200粒,第三杯300粒,只有27.8%(10人)的学生在估计时出现的偏差较大。这表明:如果只是静态地这样呈现去估计,大部分学生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思考:
(1)什么是估计?估不等同于胡乱猜测,也不是某种技能的熟能生巧。而是有根据地猜想、推断。
“估计”的教育价值是什么?正因为估计只要求把握结果的大致范围,给学生营造了更大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思考问题的策略,采取不同的估计方法。这些不同方法的碰撞和交融,汇合成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源泉。
(2)如何根据学生估计时的心理和认识上的障碍设计教学呢?前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估的结果不放心,总想通过数来得到一个近似数。还有些学生在估计时缺乏合理的策略和方法,而且如何让“会估”的孩子在这节课得到提升和发展呢?所以本节课打算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加深对估的认识,即:为什么“估”?怎样估?估的价值是什么? 估时要注意的问题等。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3)在估计的活动中,学会分享与交流,在交流中学会质疑。 教学重点:经历估计的过程,体会估计策略,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估与数相结合,让估计的结果更加合理。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4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唤醒认知
老师出示《九点阳光》校报,提出问题:有一个数学专栏,要从很多投稿中先筛选出符合字数要求的作品,怎么才能比较快地知道每份投稿大约多少字呢?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情境,将学生一下带入“估”的情境中,以问题为驱动,产生估的需求,明白为什么“估”。 (2)巧估字数、发散思维
出示教材的主题情境,你觉得这篇文章大约多少个字?这是本节课的重要活动。分两次估,第一次是凭直觉估,第二次是有方法地估。有方法地估,学生可以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画一画。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第一次凭直觉快速估,虽然估计结果差别很大,却有助于后面探讨估的方法。第二次估主要是对估数方法的探究,即解决怎样估?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主研究估的方法策略,即部分量去估整体。
学生在交流中质疑:
这行明明是8个字,你怎么把它当成10个字呢? 一段大约是70个字,70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活动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是:标准要尽可能准确,好用。 对比反思两次估的结果,然后进行追问:
你们觉得第二次估的这些答案行吗?为什么都不相同却都能作为结果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有了方法之后就可以放心地估,帮助学生体会估计策略的价值。只要是有方法地估,标准数尽可能准确和好用,估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3)回归生活、扩展思维
举生活中“估一估”的例子,比如:学生举例说“妈妈买了一箱橙子,我想知道大约多少个?”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估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5
(4)巧估豆子、创新思维
春天来了,我们学校的空中小农庄也要开始播种了。这里有一盒黄豆种子,你们能想办法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粒吗?这一环节进行小组活动,两人一组。
学生呈现了非常有创意的方法,比如: 一堆、一把、一瓶盖、一片等。全班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对教材中估豆子的素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改造。给学生呈现出一个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一罐豆子大约有多少粒?相比估字而言,估豆子数量多(600粒),对发展数感很有必要,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老师出示第一次估豆子的结果照片(有些估计500多,有些学生居然估成200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有了方法,但是不免还会出现估计的结果误差比较大,这时再次引导学生反思估计时遇到的困难和造成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能够在交流反思中体会到:1、用一把做标准估不太准确;2、有的标准数不好用。最后全班达成共识:用100做标准比较好用。再组织学生把100作为标准进行第二次估,这次估计的结果和600偏差不大。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标准有好与不好,这一活动落实了教材中的基本目标。而且让学生感悟到:标准是可以数一数的,尽量精确,把估与数相结合,才能避免盲目地估。再一次让“精确”与“估计”在学生头脑中碰撞,达成一个正确的观念。
(5)科学故事、总结提升
介绍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用估计方法解决原子弹爆炸能量的复杂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受估计的科研价值。如果学生具备了估计意识,在解决问题时可以起到一两拨千斤的效果。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课后总结:
6
学生谈到这节课学到了估的方法,有学生知道估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2、估一估,有多少个棋子?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1)对估数这一内容的深入挖掘
这节课中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明确了为什么“估”?怎样估?估的价值是什么? 估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对估的认识不断深入,从而使学生能够放心的估、大胆地估、喜欢上估,在估的过程中,数感得到培养,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2)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立足学生认知困难点进行教学
准确把握了学生在估计当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作为标准的数量需要准确地数出来,这样能保证估计的结果不会偏差太大。通过交流、反思,正确地引导了学生处理估计与数数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处理准确性与不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今后面对突发事件,能够灵活、敏捷的作出判断有着深远的影响。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