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空气占据空间吗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说课视频
视频课题: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视频及说课稿《空气占据空间吗》成都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的科学老师赵莉,今天我为大家实验教学说课的主题是《空气占据空间吗》,那么下面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创新简介、实验与教学融合应用以及实验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来开展我的说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
首先我为大家说一下我的教学目标,这个实验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的改进实验。这个实验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吗”是引导学生利用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做实验,让空气把瓶子里的水挤出去,并解释水会被挤出去的原因。活动二“打不湿的纸团”,是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请学生预测,杯里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从而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了空气会占据空间。这样的设计,学生虽然能把实验做成功,但思维发展却不顺畅,使得他们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有些牵强。而且这两个实验的关联度不大,三年级的学生难以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我对这个实验的内容和方法做了改进,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创新实验简介
下面我想说一下我的第二部分“创新实验简介”。创新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是:水槽、一小段吸管(吸管的作用是帮助观察水位的变化)、3个去底矿泉水瓶(1号瓶盖密封;2号瓶盖打有一个小孔,上面盖有一小块塑料片;3号瓶盖也有小孔并绑有一个保鲜袋),实验记录单。这些材料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家里,都非常容易找到。下面我为大家来演示这个实验。
演示实验过程:
活动一:将一小节吸管放在水面上,用1号瓶罩在吸管上方并竖直缓慢向下压,可以看到吸管在水槽底部,这时我们能看到瓶内水位与瓶口之间有间隙,但不能确定这个空间里的就是空气,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如图1所示)(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图1
在上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空气存在吗”这个环节,同学们学习过用多种方法,向他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上节课学习到的方法来设计实验,寻找进一步证明“瓶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的证据。
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自然会想到设计“倾斜瓶口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或者“在瓶子上打洞后感觉有没有气体流动”等等方法来继续寻找证据。这就自然的引出了实验二。
活动二:取出2号瓶,2号瓶的瓶盖上打有小孔,瓶口用橡皮筋绑一块塑料片。如果看到盖在小孔上的塑料片被气流吹动,就可以判断瓶子里有空气跑出来。
(操作)将2号瓶罩在吸管上方并竖直缓慢向下压,我们会看到瓶口贴的塑料片被气流吹动。同时,吸管会慢慢上升,直到与瓶外的水面持平。(如图2所示)
图2
这个部分实验结合了前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空气存在吗”这个活动的内容。学生观察到,水位上升、塑料片被吹动,就说明有空气跑出来。这也成为学生判断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的一个有力的证据。(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活动二也起到了锻炼的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老师继续追问:“跑了的空气到了哪里了呢?有多少?能想什么办法让大家看见吗?”自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活动三的思考。
活动三: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时,会想到需要一个容器将瓶子里跑出来的空气装起来。
这时取出3号瓶,保鲜袋留出与瓶内空间大小相仿的一部分,用橡皮筋绑在瓶口,并将袋子里的空气挤走。
将瓶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到水位上升,同时保鲜袋鼓起来,鼓起的大小,与瓶内空间的体积大致相同。引导学生观察塑料袋的胀起来的大小与杯子内的空间大小有关系吗?在这里渗透空间与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用手去捏鼓起的保鲜袋,会发现吸管又回到了水槽底部,然后把手放开,吸管再次上升,塑料袋鼓起。这一现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一个空间的初步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真切地发现吸管被瓶内的空气挤来挤去,很好地理解了空气占据瓶子空间和空气让出瓶子空间,可以很清楚的建构起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对照记录单,每个同学应用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证据,进行科学推理,建构自己的解释,然后在小组讨论时,与同组同学交流对这个问题看法?
关于选择实验材料的两点想法:
1、有很多对这个实验的改进都选用气球来将空气显现,但气球本身弹性较大,使它不能像保鲜袋一样的能够将瓶里的空气都装进去,选用保鲜袋比用气球,更能直观的观察出空气的体积和空间的关系。
图4
2、另外,我还使用彩色吸管来代替通常使用的乒乓球,帮助我们观察水位的变化。因为在我改进的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感知空气的“空间和体积”的关系,吸管占据的空间很小,学生在思考空气占据瓶子内的空间时,可以忽略掉吸管占据的空间大小,就不易干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而且,乒乓球的体积较大,有时随着水面升上来还会塞住小孔,使瓶里的空气不能完全排进保鲜袋里去,这也会给学生的思考增加难度。
图5
三、实验与教学的融合应用
这套实验材料,把它和我的教学融合起来,下面和各位评委分享自己的想法。改进后的空气占据空间同系列三个渐进性实验,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从“观察现象——寻找证据——科学推理——建立自己科学主张”的个体科学论证过程,将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由一个普通的验证性实验,重新设计后转变为科学实践的论证性实验。
图6
随着证据的步步深入,将学生的思维层次向前推进,学生可以很清晰的构建起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四、实验教学反思
传统的实验教学和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我都有尝试过,在执教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到改进的实验教学带来极高的效率和品质。
当代各国科学教育均以培养儿童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为主旨,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从各国科学教育研究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科学论证融入科学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从这个改进的论证性实验中,我们能够看到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获得:
(一)促进概念理解和概念转变
从概念转变的观点来看,科学论证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有助于排除迷思概念。
(二)发展内在的科学推理能力
所谓内在的科学推理,是指学生在证据与主张之间寻求理由来支持自己观点的过程,改进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找出证据,进行推理,发展学生内在的科学推理能力。
(三)促使认知过程更加显性化,
在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论证活动中,学生能够公开的运用科学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评价与反驳与自己主张相对的观点和解释,不仅发展了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同时科学认知显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四)发展基于科学语言的沟通
在实验中,进行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学生都要学习如何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中用证据和推理说服他人。
综上所述,将科学论证的方法融入到科学教育中的必要性是非常明显的。
图7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的耐心聆听。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