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人身权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互联网时代的人身权保护“积极维护人身权”浙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互联网时代的人身权保护“积极维护人身权”浙江省泰顺中学
互联网时代的人身权保护
-----“积极维护人身权”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引述人身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解析城乡生活中维护各项民事权利的典型
案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中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在了解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本课向我们介绍了人身权的相关知识。它的的设置是育人之所需,生活之所求,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法律教学内容相衔接,与必修课有关法律内容相呼应,为学生搭建了进一步拓展知识新平台,也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实用的法律知识,是以权利为主线展开阐述,用于提高学生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学情分析】
1、从学生知识储备看:初中思想品德“法律教育”专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人身权”的相关内容,本框只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所作的系统和深入阐述,因此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相对就降低了很多。 2、从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看:高中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模糊轮廓。而且此时高中学生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较初中生明显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得到更多的发展。《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许多内容与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在课堂上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具体问题的指引、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等,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陈述
1.在面对“霸座男”的法律请求,学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模式,理性分析其中的民事权利和法律责任,培养科学精神素养。
2.面对网络私刑”惨剧频频出现,学生谈论探究网络私刑其背后的原因和制约措施,培养公共参与素养和法制意识素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中心议题】探究互联网时代下的人身权保护 【总体设计思路】
围绕“探究互联网时代下的人身权保护”这一中心议题,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篇章,三个序列化子议题来处理教学内容。“议题一:你赞同对“高铁霸座男”实施“网络私刑”吗?为什么?”利用霸座男事件教会学生用辩证法的思想去处理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冲突问题。议题二“如果“高铁霸座男”向法院起诉“网络私刑”的实施者,他可以提出哪些诉讼请求?法院会支持他的请求吗?”在面对“霸座男”的法律请求,学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模式,理性分析其中的民事权利和法律责任,培养科学精神素养。“议题三: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网络私刑”一再出现?怎样才能有效制约“网络私刑”的重复上演?”议题三属于拓展
延伸部分,面对网络私刑”惨剧频频出现引导学生通过为什么、怎么办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和法制意识素养。
【学教活动展开】
第一篇章 愤怒的网民
议题设计
PPT展示“高铁霸座男”的照片,并播放视频材料。这样一段视频在网上疯狂流传,引起不少网友厉声谴责,同时更有网友“人肉搜索”出了他的相关信息,引发了一场汹涌的网络“私刑”。“高铁霸座男”立即视频致歉,恳求全国人民给其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任务设计
你赞同对“高铁霸座男”实施“网络私刑”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2分钟,请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霸座的行为”是错误的,但“网络私刑”侵犯公民人身权也是违法的。这一环节既有导入新课的意图,同时让学生在用辩证法的思想去解决道德与法律的矛盾冲突。
第二篇章 我来当律师
议题设计
出示材料:
网友A:爆料其的相关信息,霸座男乘客叫孙某,原籍山东,是韩国某著名大学的信息经济学博士毕业,目前在国内一家教育机构工作。 网友B: 在微博、知乎、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公开对其进行辱骂,捏造还有其他霸座的历史。 网友C:利用“霸座男”的照片推出一系列恶搞表情包。
孙某表示:被曝光的手机号一直处于占线状态,微信号也一度因“操作过于频繁”而无法正常添加。现在手机关机,不敢出门,怕被认出来后挨打,对我的惩罚还要持续多久?
任务设计
如果“高铁霸座男”向法院起诉“网络私刑”的实施者,他可以提出哪些诉讼请求?法院会支持他的请求吗?
(PPT呈现要求)角色模拟:高二(3)班律师事务所
◎四名律师组成律师团,每一组必须有一名记录人、一名发言人
◎律师发言时可这样阐释:“网络私刑”的实施者(网民X)侵犯了的“高铁霸座男”……权利,依据是…… ◎谈论时间为3分钟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突破人身权中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让学生以律师的身份自主学习人身权的相关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引导点拨重难点:生命健康权的地位、姓名权中盗用和冒用、肖像权的侵权条件、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区别,并通过习题的方式来加强巩固,进一步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内容。
第三篇章 拒绝“网络私刑”
议题设计
出示材料: 材料一:安医生生前曾和丈夫在泳池与他人发生冲突的视频,经涉事方剪辑上传至网络,被一些媒体冠以《疑妻子被撞 男子竟在泳池中按着小孩打》之名大量转载;安医生夫妻的电话、工作单位、照片等个人信息也在当地微信群中广泛流传,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抨击安医生夫妻,谩骂、威胁此起彼伏。最终,不堪卷入舆论漩涡的安医生在自家车内服药自杀。 材料二:广东省陆丰市服装店店主蔡某因怀疑徐某在其经营的服装店试衣服时偷了一件衣服,在该店的视频截图配上“穿花花衣服的是小偷”等字幕后,上传到其新浪微博上,公然对她人进行侮辱,致徐某因不堪受辱跳水自杀。
任务设计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网络私刑”一再出现?怎样才能有效制约“网络私刑”的重复上演?
设计意图
议题设计属于拓展延伸部分,面对网络私刑”惨剧频频出现引导学生通过为什么、怎么办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和法制意识素养。
【素养提升策略】
1.基于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教师在议题一设计上利用法律与道德的现实冲突来提高学生辩证能力。同时在议题二的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面对“霸座男”的法律请求,借助角色扮演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理性分析其中的民事权利和法律责任,培养科学精神素养。
2.基于议题,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和法制意识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面对网络私刑”惨剧频频出现,学生讨论网络私刑其背后的原因和制约措施,是社会公德的表现还是法律体系的空缺呢?又该如何参与到其中呢?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和法制意识素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