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六国论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从“求新求异”评说“历史事件”——《六国论》群文阅读_四川省德阳《六国论》群文阅读教案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从“求新求异”评说“历史事件”——《六国论》群文阅读_四川省德阳《六国论》群文阅读教案
从“求新求异”评说“历史事件”——《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认知三篇《六国论》“观点独到”的社会价值,了解“政论文”“立场在先”的特点;通过对比阅读,明确四篇“六国论”文章的立场和观点。
2、 结合“六国论”相关文章,探讨“求新求异,观点独到”的重要意义。
3、 树立多角度、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文言文字词梳理,明确四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形成思辨性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求新”、“求异”,看待事物能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见解。
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导学案、幻灯片等。
四、 教学材料
苏洵《六国论》。
苏辙《六国论》。
李桢《六国论》。
阎文峰《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五、 授课对象:高三学生
六、 课时安排:1课时
七、 教学流程
1.了解观点。
在议论文中,观点就是所谓的“论点”或“论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找论题时,需要避免这样的想法——即认为有且只有一种正确方法能表述论题。”也就是说,观点的表述可能会有多种样式,需要注意区分;当我们写作时,要注意提炼自己的观点,使之能准确地传递想法。
2.明确四篇文章观点并概括其特点。
文章 |
观点 |
提炼观点的特点 |
苏洵《六国论》 |
弊在赂秦
|
开门见山
|
苏辙《六国论》 |
不知天下之势,不用韩魏之利
|
抓住韩魏关键作用
|
李桢《六国论》 |
六国皆欲为秦所为而不施仁义
|
先驳二苏观点,再抓住“无仁义”
|
阎文峰《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六国不务实
|
正反对比“务实”与否
|
3.提出问题。
(1)进一步熟悉文本,并思考:作为论述文,苏洵的《六国论》写得好吗?
PPT:历史上对苏洵《六国论》的评价:
本文借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赂秦,说明如若长敌国威风,灭自家志气,姑恶纵霸,必然自食恶果,应当深以为戒。篇首直扣题面,一语破的,指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再以秦的欲壑难填进一步申诉赂秦之害,然后以齐的附秦之非和燕、赵用兵之效相比,强调唯有并力抗秦才能免为积威所劫;最后归结到应以六国覆亡为戒。全文紧绕主题,脉络分明,说理性强,是史论的佳作。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
(2)讨论:《六国论》是公认的名篇,为历代“文选”必选文章。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认为有较多瑕疵,你怎么看?
PPT:背景介绍: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封建王朝。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率大军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惧屈辱,与辽订立盟约,由宋向辽每年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以后又向辽加纳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宋又向西夏岁输币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
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 政论文,为的是社会交往,要求正确得体,有立场态度,但不求科学真理,不必用严谨的专业科学方法。……苏洵的《六国论》属于实用类而不是科学的学术类论文。虽然它可以归入议论文,但思维和写法差异很大。
4.认识其它三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1)苏洵《六国论》:立足宋王朝,借“六国破灭”讽谏“为国者”。
(2)苏辙《六国论》:就史论史,目的性不明显。
(3)李桢《六国论》:立足儒家道统,借此宣扬仁道。
(4)阎文峰《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立足史实,针对现实,为当代提供借鉴。
自行阅读:
司马光《资治通鉴·秦纪二》中的“评六国破灭”;
魏晓立《秦统一天下的原因》;
徐伊丽《我看六国灭亡》;
PPT:“观点独到”是文章有无特点、有无价值的重要标志。这些文章之间,可能并没有优劣之别,只有不同见解。而正是因为有很多独到见解,我们才能克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弊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才会丰富起来、全面起来、接近正确起来。
PPT:马正平:当人们对一个事物或人物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看法或视野的时候,我们把这种认识称为
从正面的角度看问题,所谓变换角度就是从正面的角度转身从
反面或侧面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个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从而形成一种
崭新的观点和看法。……侧向思维(侧面角度)却有无数个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可见,“角度”理论上讲是无穷的,关键就是你能不能“发现”那个“与众不同”的角度。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
5.小结:
不“独到”的观点,是没有价值的。
要达成“
观点独到”,常用的基本思维方法就是
求异、求新。
所谓“求异”,就是“
同中求异”,寻找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与标新立异完全不同。
所谓“求新”,就是“
旧里出新”,深入思考,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深层内容。
所谓“独到”,指通过“求异”“求新”等思考后所提出的观点具有“与众不同或有深入思考”的特点。
6.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要求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7.板书设计
《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
思辨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8、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构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它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对应7个必修学习任务群。本课程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入手,授课对象为高三年级学生。通过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讨论、写作,在口头、书面表达实践中深入理解“求新求异,观点独到”的内涵和意义。本课程的后续内容为交流写作成果,体验“求新”“求异”所带来的认知方面的丰富、新颖。尽可能地树立多角度、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科学态度。设计者同时也在思考本课程的可行性:比如学生对文本的陌生问题、自主阅读的可操作性问题等,都有待更加严谨的改进。
附写作训练部分作品。
《六国论》群文阅读导学案
《六国论》苏洵(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
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苏辙(宋)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李桢(清)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
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
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
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
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阎文峰
秦国经七代努力, 终有扫六和而并天下的结果。 至于六国之所以破灭, 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 苏洵以为“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六国灭亡, 确实不是因为兵不利, 战不善, 六国岂乏精兵良将。 就赵国而言, 灭国前期尚有李牧、 庞煖两位名将, 而且能数次大败秦军。但六国之弊却不在“赂秦” ,秦与六国的根本区别在于“务实” 。
自秦孝公开始, 秦国唯才是用, 是故商鞅法家、 张仪纵横家、吕不韦杂家、尉缭兵家都能在秦国成就一番大业。秦国用人之道不在于学派出身, 有才利国则用之。 而六国对人才却是敬之而不用之, 徒取“敬贤” 的虚名罢了。 譬如当时的战国四大公子门客动辄就是数千人, 得势之时则人聚, 失势之时则人散, 究竟是“养贤” 还是“养闲” ? 齐国大兴学宫论学, 却不用士子治国, 一切“治国长策” 都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秦非人杰地灵之地, 历代的大才绝大部分都来自六国, 若非秦国用人之务实,岂能吸引这些人才? 相反六国人才济济, 却置之而不顾。 譬如魏惠王时期, 先后放走商鞅, 迫害孙膑, 鞭笞张仪, 无视乐毅。 这些都可谓是治国之大才, 每一个人之后都曾改变过战国的格局,魏惠王不用治国之实才, 却只是礼待像孟子这种所谓的圣人。 圣人的大道永远是摸不着边际的, 讲了几千年的“大同” 至今尚未实现。 治国在于务实, 所以孟子之道永远解不了魏惠王之困, 也终导致魏国的衰败。秦国用人之务实还在于“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 正因为孝公与商鞅的青山松柏之情, 所以才会有商鞅的“极心无二虑, 尽公不顾私” 。 相反六国之才大多是怀才不遇,屈原忠心为国却始终不能得到大用;“廉颇老矣, 一饭三遗矢”何其的荒诞, 也致使一代名将客死他乡 ;更有荒诞的是韩国派水工郑国去秦国大兴水利工程, 名为“疲秦计”,最终导致秦国的国力昌盛, 为之后的灭六国提供了 充足的财力支持; 战国的最后一位战神李牧也因“叛国” 的罪名被杀, 用人之不信, 自毁其长城, 赵国最终也将自己送进了 坟墓。
秦国地处于山西, 远离中原文明, 所以春秋战国之时,那些儒家大师们都视之为荒蛮之地, 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却唯独没去过秦国。 及后商鞅变法, 以法治国, 六国以及后世之许多名士又以暴秦呼之。其真为“荒蛮” , 其真为“暴”吗? 庄子说:“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小盗只不过是偷偷钱财, 而大盗偷的却是人之本性。 圣人废置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 喜欢用喋喋不休的说
教来“感化” 人民, 最终也致使天下大乱。 文明中充满了 虚浮与奢靡, 人性之美在于淳朴自然, 刻意的雕饰, 虚伪的礼仪华饰才是真正的粗俗, 才会有“邯郸学步” 的笑话。 老秦人民风淳朴务实, 所以现在陕西那边的人还保持这种淳朴豪放的风气。 民风之务实也为之后一统天下奠定基础。 所以秦之能统一天下并非运气, 六国破灭也并非简简单单的“赂秦” 二字。 六国不务实最终导致灭亡, 今人不思之戒之, 终会走上六国的道路。
1、完成表格:明确四篇文章观点并概括其特点。
文章 |
观点 |
提炼观点的特点 |
苏洵《六国论》 |
|
|
苏辙《六国论》 |
|
|
李桢《六国论》 |
|
|
阎文峰《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
|
2、思考:作为论述文,苏洵的《六国论》写得好吗?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六国论”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从“求新求异”评说“历史事件”——《六国论》群文阅读_四川省德阳《六国论》群文阅读教案”,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从“求新求异”评说“历史事件”——《六国论》群文阅读_四川省德阳《六国论》群文阅读教案”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