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省赛)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三)》第5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简单应用马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nice19188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省赛)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三)》第5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简单应用马

视频标签: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省赛)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三)》第5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简单应用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版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三)》第5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简单应用

第五课时  指数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简单实际应用

 
一、课时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第2课时的衍生课: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简单实际应用.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章引言中的“世界人口问题”为背景,展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体验指数型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一节建模课.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为了准确地刻画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描述现实问题的变化规律,常常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类型来构建数学模型,但要选择恰当的函数类型就要清楚不同类型函数所刻画的变化规律的特点.指数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刻画了呈现“指数增长衰减”的运动变化现象,这种运动变化现象在现实世界中非常常见.因此本节内容试图通过表格、图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口问题”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不同的函数模型对比分析强化对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构建指数型函数模型,确定模型中的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来源和应用,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也对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素养.
 
二、课时学情分析
(一)已有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以及性质,可以熟练地作出指数函数图象,并且已经积累了用函数图象和代数运算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学科内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最基础的实际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数学建模及已经不再陌生,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存在问题
高一学生的思维习惯,数形结合能力以及观察、抽象和归纳等能力都还不强,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方面,面对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何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来刻画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既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缺乏数学抽象能力和对指数型函数模型的深刻认识.即使学生非常清晰指数函数的图象,但在结合现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时困难重重.从利用信息技术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图象,到由图象直观地发现整体的变化情况,再到利用计算工具对已有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最后揭示出图象蕴含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在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函数模型进行运算求解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在心理上,由于函数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加上高中与初中数学的差异性,所以处于高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容易对高中数学产生挫败感,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习得性无助等.
(三)解决办法
首先,教学时可以多从以下两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一是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建立等量关系,从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二是从数和形出发,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在教学中要想选择合适的模型解决“世界人口”这一实际问题,就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先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增长情况,其中重点考虑是“二次函数型增长”还是“指数型增长”,然后再根据增长情况选择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其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注意实际问题的具体背景,将指数型函数模型灵活应用,同时还应注意总结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最后,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复杂的运算求解,画图分析,多元联系地表示数学对象并分析问题,从而逐步形成利用信息技术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加深对指数型函数模型的理解,同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复杂运算求解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指数运算性质,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2)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建模素养;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3)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锻炼协作能力,同时归纳指数型函数模型的增长特点,推广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名称:A. 数学抽象;B. 逻辑推理;C. 数学建模;D. 直观想象;E. 数学运算;F. 数据分析.)
(1)学生分析问题时,能明确“世界人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从直观的角度考虑到将表格数据转化成图形信息进一步分析,并能针对图象的变化趋势提出不同的函数模型方案,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为建立函数模型;(AFD)
(2)能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深化理解指数函数型模型的变化特征,进一步确定选择建立指数型函数模型解决该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复杂指数运算的求解,在此过程中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BCE)
(3)在选择或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围绕“是什么数学问题”“选什么函数模型”“为什么要选这个函数模型”“怎么解答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数学思维的条理性,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素养.(AC)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人口问题”,感受指数函数所描述的变化规律,了解指数型函数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使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原始数据简化实际问题;理解用“增长率”为常数刻画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指数型函数模型的应用.
五、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上,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推广模型”层层环节展开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学法上,从具体问题出发,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让学生感受指数型函数模型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Excel软件,它既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辅助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资源与工具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选择函数模型并利用所得模型解决问题的困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列表、作图、计算等功能,处理实际数据便捷地求解,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问题上.
使用的资源和工具如下:国内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数学实验室,智慧黑板等多媒体设备、Excel软件等信息技术软件.
 
七、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章引言: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1990年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99年和2011年世界人口分别到达60亿和70亿.最新预测认为,世界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98亿,到21世纪末可能超过110亿.
提出问题:(1)你知道最新预测值是如何得到的吗?
         (2)你能预测2100年时的世界人口数吗?
(教师进一步结合“世界各国人口变化统计”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找到世界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一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归教材章引言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实际问题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教学时采用问题的形式,结合视频生动展现数据的变化,意在有针对性地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总体引导,分层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考虑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
显然,如果能建立世界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模型,那么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真实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
上述实际问题转化为:
(1)建立一个函数模型,使其能较好的反映世界人口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利用建立的模型求解2100年时的世界人口数。
(二)收集数据  处理数据
学生活动1:(课前完成,课堂完成汇总。)
小组分工合作,收集不同年份的世界人口数据,汇总到导学案表1中。
(提醒学生:有些平台提供的是年初数据,有些提供的是年末数据,务必认真仔细.)
表1

年份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7 1990 1995 1999 2005 2011
世界人口总数/亿                      
 
设计意图:数据收集是很多数学实际问题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此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体会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为后续亲身发现人口变化的客观规律埋下伏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分析数据,建立模型
提出问题:如何更直观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呢?
学生答:做出对应图象。
提出问题:你能简述初中时我们作图象的流程吗?作图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作图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协助学生分小组完成学生活动2.并当堂展示分析.)
学生活动2:(课堂完成。)
根据表格数据,在如下网格纸内绘制世界人口与时间的图象,并观察其分布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的合理性.
同时师生共同分析:参考表1数据,考虑到年份数值过大,不利于作图,不妨将1960年视为初始年,经过x年后的世界人口总数为y亿,得到如下表2数据.将每一对数x,y对应的数对(x,y)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来表示,可得到对应的图象.
表2
经过的时间x/年 0 5 10 15 20 27 30 35 39 45 51
世界人口总数/亿                      
 
 
师生共同分析小组代表绘制的图象,考虑到手工作图会出现误差不够严谨,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作图.
教师活动1:Excel软件演示绘制图象.
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Excel中A列输入横坐标,B列输入纵坐标;
第二步:选择所有数据,点击插入菜单,选择图表,选择散点图即可。
根据表2数据,借助Excel软件可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组组孤立的点,我们称该图为散点图(图1),添加轨迹线可得到轨迹图(图2).
      
                        图1                                      图2
提出问题:学习过的函数中,哪种函数的图像与之最接近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分布特征,复习目前已学习的常见的函数模型,思考选择哪类函数来近似的刻画世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已有数据,意在借助图象直观理解世界人口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启发学生将之与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图象特征相对比,选出适当的函数模型近似直观地刻画两个变量的关系打好基础.
教师借助图象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图象都可以呈曲线递增趋势,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等,最终选择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
模型一:二次函数模型
模型二:指数型函数模型
提出问题:如何建立上述函数模型?
追问:(1)待定系数法可以解决吗?
(2)代入数据不同会影响最终结果吗?
(3)如何严谨求解模型?
教师通过追问,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并指导学生借助Excel软件完成数据的拟合、函数解析式的求解以及函数模型的建立.
学生活动3:小组合作,借助Excel软件完成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建立对应的函数模型.
小组分工如下:
二小组求解二次函数模型;
第三、四小组求解指数型函数模型.
小组汇报展示,建立函数模型如下.
模型一:借助Excel软件中的“多项式”数据拟合功能,得到的二次函数模型为
y = 0.0057 x2 + 0.5401 x+29.344,R2 = 0.9952;(图3)     ①
模型二:借助Excel软件中的“指数型”数据拟合功能,得到的指数型函数模型为
y = 29.656e0.0176x,R2 = 0.9956.(图4)       ②
  
图3                                      图4
设计意图:现实收集的数据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因此,工具的使用、算法的优化在求解模型过程中尤为重要.充分利用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拟合功能,可以快速实现函数模型的拟合求解,且操作便捷,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问题上.
(四)检验模型  确定模型
函数模型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一种,所求解的函数模型一般也只能反应局部规律,因此建立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对比检验.
提出问题:对比两个模型,哪个模型更适合呢?
追问:(1)从“形”的角度能检验吗?
(2)从“数”的角度能检验吗?
教师指导学生,从“形”的角度,画出函数模型①和②的图象与散点图数据对比,观察哪个模型与实际数据更吻合.从“数”的角度,将已知的时间数据代入函数模型①和②中,计算出世界人口数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借助Excel软件作出误差分析表(表3,表4),比较哪个模型误差更小.
教师活动2:借助Excel软件分别作出两个模型的误差分析表,完成模型的检验.
(教师提示学生:上述拟合散点图中的R2在统计中有特殊的含义,可帮助我们快速判断模型拟合的效果.其中R2的值越接近于1,其拟合程度越高,反之则拟合程度越低.)
表3   二次函数型模型误差分析
经过的时间x/年 0 5 10 15 20 27 30 35 39 45 51
世界人口总数/亿                      
二次函数模型求解值                      
误差1                      
 
表4   指数型函数模型误差分析
经过的时间x/年 0 5 10 15 20 27 30 35 39 45 51
世界人口总数/亿                      
指数型模型求解值                      
误差2                      
 
设计意图:建立模型和检验模型是实例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从形和数的角度检验模型,可帮助学生准确高效的找到合适的函数关系式.最后提醒学生还可利用R2等检验吻合程度,为高二统计分析的学习做好铺垫.借助特定参数值验证模型后,可保证建立模型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实际问题的求解做好充足的准备.
显然指数型模型更符合“世界人口”这一实际问题.
(五)求解模型  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4:借助的函数模型求解2100年时的世界人口总数值.
根据模型,预测1960年后的第140年2100年时的世界人口总数值,只需将x = 140代入y = 29.656e0.0176x求解即可。
同时还能进一步检验2050年和21世纪末时的世界人口预测值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促进学生进一步利用建立好的指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人口问题”的理解,人口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指数增长模型.
(六)模型推广  模型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类似于人口案例的指数增长模型:设原有量为N,每次的增长率为p,经过x次增长,该量增长到y,则y = N(1+p)x (x∈N).
形如y = k ax ( k∈R,且k≠0,a>0,且a≠1)的函数是刻画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变化规律的非常有用的函数模型.
教师活动3:借助Excel软件计算出世界人口变化的年增长量和年增长率,对比发现规律,理解建立指数型函数模型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散点图,再借助信息技术分析世界人口的年增长量和年增长率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都约为1.02-1=0.02,是个常数.经历此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增长率是刻画指数函数变化规律的很重要的量,从而实现模型的推广.
在实际问题中遇到增长率为常数的变化方式就是指数增长,即可用指数增长模型加以求解.
学生活动5:思考讨论还有哪些指数函数应用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常见的应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模型应用1:细胞分裂(病毒感染)问题.
模型应用2:放射性物质的衰减(半衰期)问题.
模型应用3:复利(GDP增长)问题.
IMG_256      IMG_256
模型在高考中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指数增长模型的在不同方面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该模型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七)小结提升  回顾新知
请你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给出回答:
(1)简述求解“世界人口”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
(2)你能指出指数函数增长率的特点吗?
(3)本节课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作答,再全班交流、展示,教师予以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利用指数增长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配合流程图直观回顾,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更进一步明确指数增长模型的变化规律.
八、分层作业
1.巩固作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我国1950年末、1959年末的人口总数分别55196万和67207万.根据这些数据,用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1950~1959年期间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完成模型的检验,并结合国策分析原因.
2.探究作业
【必做题】
①完成教材93页C组第3题.
②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指数函数应用的实例,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分析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选做题】
课外拓展阅读: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早在1798年,英国经济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 ,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表示t = 0时的人口数,r 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尽管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它对人口学和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请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还有哪些人口模型,它们与我们学习的指数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预习任务
请同学们站在整章角度,整理本章的思维导图,并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属于基础知识,①和②设置意在考察学生对指数增长模型的掌握情况;选做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材料来解决问题,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需要学生去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函数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预习任务的设置意在承上启下,让学生在梳理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概念,体会思想,形成技能,提升素养,也为下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文本框: 第五课时 指数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实际应用

一、世界人口问题             二、课堂小结
问题提出
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模型检验
模型应用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省赛)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三)》第5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简单应用马”,所属分类为“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省赛)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三)》第5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简单应用马”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qq 9899267 微信:nice19188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