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细胞生活的环境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福建省高中生物优质课比赛教学视频_《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优质课比赛教学视频_《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展示展示草履虫、血细胞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它是如何生活的,进而引出问题: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
思考、讨论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教师首先给出体液的概念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 介绍血浆、组织液、淋巴,展示血浆和血液的区别,帮助学生理清易混概念 自主阅读课本P3页,同时参考课本图1-1和1-3,完成 练习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里各自生活着哪些细胞?试着连一连。 血细胞 血浆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 练习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用箭头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体液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 学生独自或讨论完成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1理解体内细胞的各自生活环境 通过练习2尝试构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理解细胞外液是个有机整体,得出内环境的概念 |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各子概念,通过练习 ,掌握各子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得出本课的核心概念-内环境 |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
P4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成分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思考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异同点。 归纳: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在化学成分上更相近。 练习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载体、氨基酸、消化酶 总结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先确定该成分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中,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水、气体分子、代谢产物、营养物质、酶、激素、递质、抗体等)均可看做内环境成分。 2、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1)只能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成分:血红蛋白、糖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胞内酶(如呼吸酶)及核酸等。 (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均不可看做内环境,因而其所含物质也不可看做是内环境成分。 |
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由各组代表回答问题,得出 学生完成练习3,具体 了解内环境的成分 |
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构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成分 |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3、温度 |
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与交流, |
利用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溶液浓度与渗透压的关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突破了难点. |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思考;内环境的作用是什么?O2、营养物质是如何从外界进入细胞的呢?CO2等代谢废物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 练习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提示:1、必修一中细胞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2、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等知识 教师点评、修正同学展示的模型,并进行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尝试构建模型; 学生讨论与交流, 汇报、并更正答案 |
以任务驱动讨论的开展,以讨论促进任务的完成,师生共同探讨,纠错,突破难点,通过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构建新的概念. |
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总结本节的要点. |
学生对概念图进行补充. | 通过小结,学生自主构建起本节的知识框架,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