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进入历史
所属栏目:高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_天津市 - 滨海新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_天津市 - 滨海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学情分析
高中生对艺术品接触较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相对薄弱,对于文字和绘画中的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所知不多,教师在参照历史故事讲解画面内容之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教学难点:则是在认识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绘画题材中发现不同的艺术美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宫视频的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故宫视频欣赏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于故宫来说建筑又是凝固的音乐,走进故宫就是走进历史。其实艺术家的作品,有时候就是一本“历史著作”,只是,这本著作不是由文字写成,而是由生动的视觉形象组成,向我们展示历史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瞬间。 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第一幅美术作品就是来自于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的《步辇图》
活动2【讲授】赏析反应一般历史的作品《步辇图》《清明上河图》
一、美术作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 展示《步辇图》
提问:什么是步辇 ?(提问目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记住作品的步辇是轿子的雏形.) 师:就是这个人乘坐的这个,它是轿子的雏形,在唐朝时出现 我们仔细观察画面,这幅作品描绘是什么历史事件?画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阅读P70 第2 段文字。(提问目的:从作品中了解历史,并且是学生们都熟悉的历史事件,记录1300 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情况的绢本历史画卷。)谁来说一下?
师:补充《步辇图》是具体描绘唐太宗“临轩册命”禄东赞的历史场景. 师:唐太宗坐在辇上神态自若,王者风范,身边簇拥着9 个宫女,左边三个官员 提问1唐太宗接见使者为什么穿便服?(提问目的: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细节,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师:在授册仪式中,唐太宗离开正座,乘坐步辇。为表示谦恭求贤的大邦风度,换穿便服。这是唐太宗册封禄东赞仪式的真实写照。 提问2禄东赞在画面中是哪个人物?人物表情怎样?(局部放大,提问目的:通过观察人物表情来揣测人物内心) 师:画左侧中间的这位表情敬畏谦恭,禄东赞虽然身为一国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总还是无法与帝王相媲美. 提问3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而且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提问目的:深入分析历史作品的内涵) 师:封建等级,社会地位.画面主次的突出,身旁女性的温柔衬托他的稳健持重,用禄东赞的体形与表情来衬托大唐的泱泱大国气势。所以,与其说这幅画是为了纪念汉藏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如说它更是一种大唐气魄强有力的抒发 .美术作品不仅可以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可以记录一般历史。并且更多的是记录一般历史。
二、美术作品反映一般历史
过渡:清明上河图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一幅作品,在以往的课上我们也曾了解过这幅画。 播放动画《清明上河图》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运用科技手段还原的一幅《清明上河图》 提问:你会看到哪些北宋的生活场景?(提问目的:回顾所学让学生有针对的观看)
活动3【活动】提问与分组讨论相结合深入的理解作品《梅杜萨之筏》
展示《梅杜萨之筏》作品展示同时播放海难的音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提问目的:追问的形式提问让学生最值观的看作品上的内容,形成对作品的第一认识,触动他们的视觉神经) 师:我们所看到的可以用触目惊心来概括。
提问:这是怎样的一次海难?为什么如此的惨烈?这些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学生朗读海难经过(如下) 几天过去了,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开始绝望,他们说胡话,肆意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面包师深信没有获救的可能,投入大海中自杀了,还有一些人撬开酒桶,灌醉自己,企图忘却死亡的痛苦。不久,这种绝望的情绪越来越疯狂,一些人砍断缆绳,妄图让所有人一块完蛋。另一些人去拦阻,于是爆发一场激烈的搏斗。有个叫多米尼克的机械工参加暴乱被扔进海里后,哀嚎着求救。工程师可怜他,跳下水抓住他的头发,将他拖回木筏上。但不几天,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又加入第二次暴动中。 经过三次暴乱和平息后,木筏上尸体横布。又过了几天,食物和水的短缺变成了更大的威胁,两个黑人士兵饥渴到极点,于是违反规定,将最后一桶酒剜个洞用吸管偷喝,暴露后,被人无情地扔进大海里。有些人把刺刀弯成大鱼钩,希望可以钓鲨鱼。但鲨鱼咬住后一扯,鱼钩又变成笔直的刺刀了。经过这番折腾,木筏漫上许多海水,一些受伤的人的伤口被咸水浸泡,惨叫不绝。最后,木筏上仅剩下27个人了,其中15个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其余12人,受伤太重,神志不清,不大可能熬下去了。而且食品不足以维持所有的人,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啃噬刚死去同伴的手肘了,于是那15个人经过辩论,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把那些在三次反暴乱斗争中和他们并肩作战、甚至救护过自己的伤病员,统统抛进大海! 师:同我们一样籍里科并不是海难的亲历者,为此他花了18个月的时间不断的修改调整,画面以悲剧的力量强烈的刺激我们的感官、震撼我们的心灵。 提问:画家是运用怎样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呈现的呢?(提问目的: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得出结论,运用所学知识专业的角度深入的欣赏分析作品)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观察、分析,分组讨论。
一组讨论绘画形式:色彩感受 构图
二组讨论主要人物:分几组 每组人物的象征意义?
三组讨论环境:如何表现恶略的环境? 师:色彩感受 构图。色调阴森 光影对比强烈。
构图:三角形金字塔般的构图,在画面上,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成为画面的中心,那么这个三角形稳固吗?一堆振臂向前的人冲破了稳定的大三角形的束缚,又构成一个动荡、富于激情的三角形。 师:主要人物分3组: 哪三组(都是些怎样表情与动势的人)每组人物的象征意义: 第一组:老者抱着死去儿子的尸体,虽然活着但表现出的是绝望。 第二组:努力的想把手伸向远方 第三组:他们一个推一个,直到最高处的人被高高举起,挥舞着一块红巾。顺着他们呼喊的方向,细心的同学能够在远处的浪尖上发现一个细微的船影,与迫在眼前的死亡相比,它意味着生的希望。 环境:海上狂风恶浪,木筏的风帆是顺风还是逆风?逆风这就造成了获救心理与现实的对立紧张。 师:作品内涵:画家籍里柯用自己独特的色彩和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英勇不屈的海难事件。同时也迫使我们在作品前,在那些幸存者身上是看社会与人生,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种种矛盾。我们需要继承他们在灾难面前永远不会放弃的抗争精神和勇气。尤其是这件作品将浪漫主义激情与古典主义的造型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构成古典与浪漫的伟大交织。
活动4【测试】美术作品中的真实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是不同的
无论是真实记录历史的《步撵图》还是再现的《梅杜萨之筏》都让我门感受到一种真实,那么这种真实是否就是历史的照搬呢?拿出我们课前的学案。 学案: 展示:开国大典(照片)
提问:知道这张照片表现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1:开国大典 提问:那如果让我们根据照片去画,大家会怎么去画呢?是如实去根据照片还是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呢? 学生回答1、如实去表现 学生回答2:加入自己的想法 提问:那让我们看看这位画家是怎么去表现这一历史时刻的吧?看看我们同学中是不是和他的想法是一 致的呢? 展示:开国大典(油画)
提问:仔细观察两个画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画家是怎么去表现的呢? 提问:各是什么角度呢? (主要是要学生能够自己去比较。画和照片对比的意义主要是要表现出画家是怎么根据实际表现历史; 画家是怎么把自己想法融入画面的。主要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材质中比较人物的神态、位置安排等方面 来分析画面。通过照片与油画的对比,画家对真实情况做了修改,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新中国的人民与 领袖的关系。)
提问:如何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出的真实? 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是通过作者的主观认识和理解,经过修改和加工从作者的主观角度去再现的,艺术家在面对特定历史题材时表现出来的个性才是关注的焦点.
活动5【作业】总结本节课知识点,有关历史与权力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
今天我们探讨了美术作品与重大历史事件及一般历史,关于美术作品与权力留给同学门课下探究。 人们永远有对历史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想象,除了写下来的文字,美术图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而透过这些图像,借助相关的资料,又使当代的人们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