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安徽省思政课教师
所属栏目:初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安徽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节《师生交往》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节《师生交往》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 |||
展示单元 |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师长情谊》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关系”为主题,主要讲述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立足这一“关系”主题,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生活。通过第六课“师生之间”,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和教师个体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批评,增进师生交往。通过第七课“亲情之爱”,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意义,学会孝亲敬长,体味亲情,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亲情。 |
|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我们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基于此,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孝亲敬长,增强与师长的沟通能力。 单元难点:如何落实行动,做到孝亲敬长、与老师友好相处。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包含两课五节,一节一课时;单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主要讲述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教师在课前就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做问卷调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与老师、父母的关系情况,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对教材做好预习,对疑问做好记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谈话入手,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入手,立足真实情境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求师生交往、亲子相处的艺术和方法,从而增进师生情和亲情,落实本单元的情感感度价值观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 |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师生交往》 |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对上一节《走近老师》的延续,重在引导学生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
|
2.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学生具有向师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学生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由于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建立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
|
3.目标确定 课程核心素养目标:道德品质、健康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领路人,培养尊重老师的情感,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 能力目标:能够学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领悟尊重老师的丰富内涵。 知识目标:认识“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彼此尊重,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
|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
5学习活动设计
|
|||||||||||||||||||||||||||||||||||||||||||||
6.板书设计 |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成“彩虹桥”式样,寓意与老师友好相处,共同进步,需要我们架起沟通的桥梁。 |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写下你最想对某位老师说的话,并送给我们的老师。(注重实践性作业,根据本学段学生特点和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作业设计力求从课上延至课下,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从理论落实到行动,真正体谅老师、感恩老师,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师自身的资源就是最大的教学资源,所以本课在设计上运用教师自身真实经历贯穿始终;从自制沙画微视频入手,到自制照片组视频的情感升华,直至结束。从学生角度出发,先讲述“我”在学生时代与自己老师之间的故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一种身份”下产生共鸣;再讲述“我”成为老师后与自己学生之间的故事,立足真实情境,展开教学;而“我”是所有老师的代表,现身说法,与学生产生共情,真心唤醒真情。对文本进行了调整和取舍,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用平凡小事渗透出师生交往的艺术。 |
|||||||||||||||||||||||||||||||||||||||||||||
9.教学反思与改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准备一节课的历程,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精彩呈现背后的付出与辛苦,但同时收获也很多,这个过程可谓是“痛并快乐着”。备课过程中的“痛”不言而喻,但是磨课思考的充实与快乐,以及宣州区中学政治学科工作室的老师们的帮助给我带来的成长也是无可替代的。 第一阶段:困惑焦虑期 我所选择的这节课《师生交往》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内容,本课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降低教材内容难度的最好方式,就是采用情境教学法,这也是我们初中原思想品德课堂一直推崇和善用的方法之一。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中的内容编写形式是很丰富的,从“运用你的经验”开始,文本中的“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到最后的“拓展空间”,每一环节的设置都在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着最好的建议和服务。用好这些脚手架,自然会为你的课堂加分不少。而在这些脚手架的使用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反思,是不是书本中的所有脚手架都要“拿来”呢?为了充分用好教材,最开始设计这节课时,我并不敢对文本做太大调整,即便是在采用自己真实经历作为素材,也还是在教材的局限范围内去选择与之相似的故事,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也仅仅只是一般。 第二阶段:豁然开朗期 我重新审视这节课。在设计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与取舍,故事的选材上不求多,但求精,深度挖掘。而讲故事就是一种分享,最终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中,我就采用了分享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从学生到教师,以及自己在做教师的过程中,与孩子们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我课堂上的最好教育素材。另外启发学生们分享自己生活中与老师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这些都是课堂生成中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种亲身经历的分享更能够引起彼此的共鸣,因为经历是最好的回忆,回忆唤起最真的情感,情感的碰撞和表达产生了最美的课堂。 第三阶段:轻松呈现期 从一开始的想要放弃选择这节课,到中间重新打磨这节课,再到最后的呈现,整个过程回忆起来确实艰辛,但呈现出来的效果远远超过了第一次的试上,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了。课堂上,当我带着孩子们去畅谈师生交往这个话题时,“我”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巧妙的身份转化,两种身份穿梭其中,在告诉学生“你们的现在经历正是老师的过去式,而老师的现在感受可能就是你们的未来体验”,我们彼此“感同身受”,最终在共鸣中正确看待师生交往。讲到动情之处,我也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当然,课程的呈现总是有遗憾的。未来我会继续努力。 |
|||||||||||||||||||||||||||||||||||||||||||||
10.学习评价设计 (1)过程性学习评价:通过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根据学生回答反馈和课堂生成,以及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真实反映和外在表现,观察他们是否从内心真正理解老师。 (2)情感目标达成评价:通过最后一个环节:写下你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根据孩子们所写内容和外在表现,便可知晓情感目标达成情况。 (3)课堂生成评价:通过课后设置的问卷调查,询问学生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以及自己生活中所存在的师生交往问题在本节课后是否迎刃而解来了解本课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