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走近杜甫》淄博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nice19188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走近杜甫》淄博

视频标签:走近杜甫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走近杜甫》淄博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走近杜甫》淄博

《走近杜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杜甫凄凉惨淡的人生经历,背诵积累杜甫的代表诗词。总结杜诗的语言特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意境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诵诗歌,借助联想与想象赏析诗歌,以写作墓志铭等形式评价赞美杜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灵魂,感受杜诗中体现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穷仍思兼济天下的情怀。
【教学重点】:
1、借助联想与想象赏析诗歌,以写作墓志铭等形式评价赞美杜甫。
2、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灵魂,感受杜诗中体现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穷仍思兼济天下的情怀。
【教学难点】:借助联想与想象赏析诗歌,感受诗歌艺术美。
【教学过程】:

  • 导入:
    在唐代诗坛,有一位诗人,他生命的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但他却没能唱出盛唐的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他嘶哑的喉咙唱出的是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了解其人,鉴赏其诗!
  • 识杜甫
让我们先来谈一谈我们心中的杜甫吧。
1、学生先举手谈自己了解的杜甫。
2、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
称号:“诗圣”、杜拾遗、杜工部。
其诗:“诗史”。 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3、杜甫是诗人,他是用诗来书写记录自己的人生。请看屏幕上的诗句,都对应了杜甫哪些人生阶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时期的特点。
幻灯片呈现诗歌,然后学生回答人生阶段及特点。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时,他意气风发、理想高远。这应该是他人生的春天。这是——读书漫游时期(30岁前)
(2)“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他科场失意,辗转奔走于达官贵人之间,谋求个人前途。他受尽了世态炎凉之苦,饱尝了人世的辛酸。这是——困顿长安时期
(3)“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这是我们学过的《石壕吏》中的诗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和流离失所的百姓一起饱尝着战乱之苦。这是——饱尝战乱时期(44-48岁)
(4)“艰难苦恨烦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年迈体衰、孤苦无依,杜甫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是他最后的岁月——西南漂泊时期(48-58)
请你用词语概括杜甫的一生:生不逢时、惨淡凄凉、历尽苦难、坎坷悲凉、壮志难酬。。。
4、小结,过渡:
    这样的生命轨迹,与他的诗圣的称号之间有什么联系?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下层人民的辛酸血泪,为他的诗歌提供了素材。
    是不是只有有好的素材便可吧写好诗?杜甫是用怎样的语言技巧,才能将历史化为诗行?让我们一起鉴赏杜诗。
  • 赏杜诗:
1、赏语言:
(1)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月明风静、鹭宿鱼跳的景色,充满宁静的生活气息。特别该注意的是“联拳”和“拨剌”两个词,这是唐人的口语。用了这口语,更有生活气息了,更通俗易懂了。
    概括特点:通俗易懂,善学口语。
    你还能再举个体现通俗易懂的诗句吗?《春夜喜雨》《石壕吏》《江南逢李龟年》
  1. 看下面两句诗: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题张氏隐居》
    【赏析】杜酒:家酿的薄酒。史传杜康造酒,故称。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此亦有杜甫自诩之意。
    张梨:典出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可知张公梨乃时名产也;此处借指张氏所产的梨。
这句诗巧妙地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显出主人的情重来,已是文章本天成,尤妙在说得这样轻灵自然。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禹庙》
     【赏析】庭中桔柚硕果垂枝,壁上古画神龙舞爪。桔柚和龙蛇,给荒庭古屋带来一片生气和动感。“垂桔柚”、“画龙蛇”,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据《尚书。禹贡》载,禹治洪水后,九州人民得以安居生产,远居东南的“岛夷”之民也“厥包桔柚”——把丰收的桔柚包裹好进贡给禹。又传说,禹“驱龙蛇而放菹(泽中有水草处)”,使龙蛇也有所归宿,不再兴风作浪(见《孟子。滕文公》)。这两个典故正好配合着眼前景物,由景物显示出来;景与典,化为一体,使人不觉诗人是在用典。前人称赞这两句“用事入化”,是“老杜千古绝技”(《诗薮。内篇》卷四)。
    这样用典的好处是,对于看出它是用典的,固然更觉意味深浓,为古代英雄的业绩所鼓舞;即使看不出它是用典,也同样可以欣赏这古色古香、富有生气的古庙景物,从中领会诗人豪迈的感情。
    杜甫的诗歌擅长用典是公认的特点。北宋黄庭坚就曾评论杜诗“无一字无来处”。
另外,请看下面几句诗:
爷娘妻子走相送——《兵车行》
千金买马鞭,黄金装刀头——《后出塞五首》
老儒不用尚书郎——《忆昔二首》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化用了《木兰诗》中的句子。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语言特点:巧妙用典,化用民歌。
(3)下面我们再来欣赏《登高》。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 “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汀江的一条小船上。
齐读: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学生答:悲愁、哀愁等。
    哪些字词给你悲愁的感觉?请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举例:比如说这个“天”本身是没有主观色彩的,但和“高”结合就不一样了。再和诗人的处境结合起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己就显得渺小了。所以“天高”就被诗人赋予诗人的悲愁的情感。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我们看这首诗的颈联。
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这一联你读出了哪些意思?小组讨论,回答。
【赏析】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近代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请用下面的句式来扩展这一联,描述你仿佛看到的画面。
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
    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扩展了颈联的意思。可是用了这么长的文字!而杜甫只用了14个字,就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同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杜诗语言的又一特点:精炼传神,言简意丰。
    【小结,过渡】可以说,杜甫在诗歌的语言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与他对诗歌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他曾自己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语言是千锤百炼的。因此,经得起反复推敲,也经得起时代的考验。那么,杜甫作为诗圣,是不是其魅力仅仅在于其诗歌的艺术境界?(学生答)当然不是。那还有什么?杜甫最令我们赞叹景仰的是他的良知,他的思想。
  1. 赏思想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故事我们非常熟悉。谁来讲一讲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谈。
   【小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专伤其功业未成,其实是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诸葛亮没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但他的志向是不可怀疑的。杜甫坎坷终生,根本没有施展宏图的机会,但他的抱负是矢志不渝的。杜甫正是在这一点上与诸葛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才写了这样的诗句。我们是不是应该像杜甫理解诸葛亮一样地去理解杜甫呢?杜甫壮志未酬却痴心不改,这是积极的入世精神(幻灯片)。
    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杜甫,对人生抱有坚定的信念,把安邦济民当作自己的使命。
    (2)我们还是从更多的诗句中读他的抱负吧。
    年轻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浪漫的理想主义。
    准备入长安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现实了,他将理想系于君主身上。这是典型的忠君报国。
    结束长安十年时: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目光投向下层社会广大百姓。
    长安十年的困顿生活没有使他灰心,安史之乱后的颠沛流离也没有让他绝望。当他在蜀道上艰难跋涉、几近绝境时,仍作《凤凰台》以明志:
……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
    从忠君爱国到救济天下苍生,他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他始终忧国忧民,他的宏愿何曾有丝毫的改变!
    幻灯片:忠君爱国——救济天下苍生
    即使以垂暮之年栖身于风雨飘摇的茅屋,仍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我们熟悉的诗。杜甫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却关心着别人的生活。在自己的茅草屋风雨飘摇之际,心心念念的,却是天下寒士的冷暖!
【小结,过渡】儒家倡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远远地超越了这一标准。虽穷,却仍思兼济天下!(幻灯片)杜甫的的伟大,正在与此!所以,我们尊他为——诗圣!
    杜甫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也不仅在于他千锤百炼、独具艺术魅力的诗句,更在于他那贯穿始终的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所以,诗圣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所以,郭沫若赞他: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所以,闻一多赞他: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请拿出你的笔,选择一种形式,写出你心中的赞歌。
  • 咏杜甫  :
1.请为他作墓志铭。
2.请为他写颁奖词。
3.请为他写一首诗。
    提醒学生注意墓志铭、颁奖词和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1、学生写作
    2、学生展示
    3、最后,让我们以深情的朗诵表达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
(配乐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最后一段。)

《走近杜甫》教材分析
本单元(八下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的业绩,鼓励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并将读、写、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全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选择了杜甫。
一是因为学生学习过不少杜甫的诗歌,对杜甫并不陌生;二是可以借此复习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三是因为杜甫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诗的艺术水平,更在于其诗中体现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穷仍思兼济天下的情怀。学生可以受到杜甫精神的感染,感受一位伟大诗人高尚的灵魂。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的诗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杜甫诗风沉郁顿挫,作为一代诗宗,成为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本课选取了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杜诗高超的艺术技巧。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可以说,杜甫在诗歌的语言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作为诗圣的杜甫,最令我们赞叹景仰的是他的良知,他的思想。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杜甫,对人生抱有坚定的信念,把安邦济民当作自己的使命。
年轻时,他也有浪漫高远的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初入长安时,他写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典型的忠君报国。结束长安十年时,他写下:“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他的目光投向下层社会广大百姓。
长安十年的困顿生活没有使他灰心,安史之乱后的颠沛流离也没有让他绝望。当他在蜀道上艰难跋涉、几近绝境时,仍作《凤凰台》以明志:“……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即使以垂暮之年栖身于风雨飘摇的茅屋,仍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自己的茅草屋风雨飘摇之际,心心念念的,却是天下寒士的冷暖!儒家倡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远远地超越了这一标准。虽穷,却仍思兼济天下!杜甫的的伟大,正在与此!所以,我们尊他为——诗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赞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闻一多赞他:“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的一道光彩。”
杜甫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也不仅在于他千锤百炼、独具艺术魅力的诗句,更在于他那贯穿始终的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所以,诗圣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走近杜甫”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走近杜甫》淄博”,所属分类为“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走近杜甫》淄博”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qq 9899267 微信:nice19188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