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全国高中物理,教师微课视频
所属栏目:模拟课、微型课及试讲
视频课题:第五届全国高中物理教师微课视频《声音的特性》罗砚馨-广东省深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五届全国高中物理教师微课视频《声音的特性》罗砚馨广东省 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
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 罗砚馨
一、 使用教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二、 实验器材
自制机械示波器、自制发音齿轮电扇、学生自制乐器(可发出不同音调声音)、学生自带乐器(吉他、尤克里里、电子琴、笛子等)、手机应用:oscillo(声音示波器)、FreqCounter(频率计/示波器APP)、信号发生器APP、相机、慢镜头
三、 实验创新要点
(一)探究实验创新:
1、用乐器当实验器材:摒弃了课本上发声不明显的探究实验,例如钢尺、橡皮筋等,讲声音,我们就直接拿生活中的乐器来上,学生将平时演奏的乐器和自己制作的乐器带到课堂,用这来研究声音的特性。课堂里乐音环绕,每个学生都喜闻乐见,体现了本课“物理、音乐、生活的有机融合”。
2、实验方法新颖: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各种方法看清楚实验器材的振动,例如放大法、转换法等。学生用手机慢镜头拍摄或用示波器显示吉他弦的声音波形。
(二)演示实验创新:
1、发音齿轮电扇实验:由于初中生对频率的理解有难度,于是我自制了发音齿轮电扇如图1,做演示实验,学生们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改变转速即改变频率,而且齿轮刮硬纸片的声音响亮而稳定,不同档位发出声音的音调差异也非常明显。因此学生可以毫无犹疑得出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这个演示实验直观不拐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图1 发音齿轮电扇机
2、自制机械示波器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是通过话筒用示波器描绘不同频率的音叉的振动同学,而学生往往会对示波器原理感到抽象,难以将波形与发生物体的振动对应起来,因此我自制了机械示波器,实验装置设计图如图2,实物图如图3。在敲打音叉发声的同时,旋转镜转动,调整转速,就可在屏上呈现振动图像,敲打不同大小的音叉,显示的波形不同,如图4、5。
图2 机械示波器装置设计图
图3 机械示波器装置实物图
敲打不同频率的音叉,学生可以看见小音叉的波形更密,说明音叉的振动更快。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条理清晰地建立起“声音——振动——波形”的联系。
(三)教学手段创新:
老师和学生都带着手机上课。信息化时代,教学方法一定是不断革新的,曾经我们只能用声波的挂图来上课,后来可以用示波仪器来演示,而如今手机走入课堂,学生已经能使用手机的示波器APP、慢镜头拍摄等等来自己探究实验。同时结合教学工具蓝墨云班课,学生利用它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一直在高效的轨道上。
四、 实验原理
1、利用电扇可调转速的特点制作发音齿轮电扇机;
2、利用转换法和放大法,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振动转换为光斑的运动轨迹;
3、学生探究实验中,使乐器发出不同音调,同时使用手机慢镜头或者示波器APP观测乐器的振动频率,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发生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五、 实验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学生能感知声音的特性,形成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理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初步认识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2、科学思维:基于经验事实得出发声规律,通过分析实验科学推理出音调、响度与振动频率、振幅的关系;
3、实验探究:学生具有实验探究意识,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音乐的三个特性进行辨别,认识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认识声音的波形图
六、 实验教学内容
板块一:通过教师演唱、学生演奏自制乐器感性体验音调高低
板块二:演示实验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
板块三: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七、 实验教学过程
(一)感性体验音调高低:
1、教师演唱一段旋律:1——2——3——4——5——6——7——1——,同时投影手机示波器,将声音可视化。
2、引出音调概念后,请学生用自带乐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3、提问:一般什么物体发出音调更高?
学生总结规律:短、小、细、紧、薄的物体发出的音调更高。
(二)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提问:音调高低与什么有关?
2、演示实验:展示发音齿轮电扇机(如图1),打开不同档位改变齿轮的转速,用硬纸片刮出声音,档位越高转速越高,硬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越高。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音调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验证实验:通过机械示波器(如图3)展示不同音叉的振动波形(如图4、5),通过对比两道波形再一次证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则越高。并且通过此实验,学生了解发声体的振动与示波器波形的对应关系,为下面使用示波器APP做探究实验做好知识铺垫。
(三)学生自主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设计实验: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带乐器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发现问题:乐器的振动频率难以观测
教师点拨:可以采用放大法(如手机上的慢镜头)、转换法(如用示波器将振动转换为波形、再如在乐器出气口贴小纸条)、工具法(如测振仪等)等实验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总结与反思:学生在手机的蓝墨云班课APP中分享与交流实验过程与结论,互相提问发现实验的不足并讨论改进方法。
(四)响度:
1、感性体验:请学生用乐器演奏出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
2、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个音叉,用机械示波器显示振动波形,学生可以得出规律: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
3、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五)音色:
请三名学生分别使用不同乐器演奏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课堂在音乐声中接近尾声。
(六)应用与提高:
投影教师手机的信号发生器APP(如图6),改变波形的频率、振幅、形状,从而发出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学生在此环节中攻克了认识波形图这一困难,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提升到更高层次。
图6 信号发生器APP
(七)教学流程图如下:
八、 实验效果评价
目标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认识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音调、响度与振动频率、振幅的关系;
突破难点:学生不仅深入骨髓认识了音调及其相关因素,而且也能理解声音波形图与声音、振动的对应关系;
高效有序:环节紧凑的教学过程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高效而有序;
轻松愉悦:用乐器当实验器材、用手机当实验工具,学生在乐声、讨论声中轻松收获知识;
拓展延伸: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还未得到满足,课后,几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小课题组,更深入地研究吉他弦的频率,运用传感器、示波器等现代化仪器,探究吉他弦长与频率、音调的关系。从定性分析走到定量分析,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更上一层。
作者姓名:罗砚馨
单位名称: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