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历史部编版新教材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历史部编版新教材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共三个子目。“隋的兴亡”与“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两目,着重描写经过长期分裂后,中国历史迎来又一次统一局面,隋朝虽短暂,却对唐朝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隋唐在民族交融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封建社会难得一见的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一目多角度分析了唐朝中期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繁杂,需梳理线索,确定主题,以“盛世”“变世”“乱世”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隋唐盛到五代十国的历史,突出盛世政治、经济以及民族交融。
二、学情分析
初中教材七下第1、2、3、5课对本课三目内容都有简单的介绍,学生对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开展教学时,通过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盛世景象及出现的原因,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等,同时运用地图、文字史料,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 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隋唐社会政治、经济,认识隋唐盛世的表现(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运用时空定位研读教材,学生能归纳唐朝开明民族政策体现的不同途径和民族政策的特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归纳能力,以及对隋唐时期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分析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演变进程,认识五代十国局面及孕育的新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加强学生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的同时,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家国情怀)。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隋唐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突破重点的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史料分析、教师引导讲解相结合,难点是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史料分析、学生讨论。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大运河申遗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迅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国家重新统一促成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出现,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新知学习]
[环节一]盛世之景
1.隋:兴盛一时
材料:隋文帝画像、隋统一形势图
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的的建立及重新实现国家统一。
材料:“隋既是南北朝的终结者,又是唐文明的先驱者,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 ——气贺则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学习活动:学生从制度和建设方面想一想,隋朝有哪些贡献?
贡献
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建设:兴建洛阳城;广设仓库;开通大运河。
材料:隋朝粮仓分布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粮仓、大运河
学习活动:这些粮仓分布的地理位置及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大运河开通的重要意义。
意义: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 ——杜佑《通典·食货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隋朝国力的强盛。)
材料: 是时(隋朝末年)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王咨臣等译、虞祖尧等校:《历代食货志今译(晋·魏·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隋朝虽然国力的强盛,但隋朝末年民不聊生。)
过渡:隋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2.唐前期:繁华包容
(1)政治开明
学习活动:阅读教材第33页,概括唐朝盛世及具体表现。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唐朝前期政治清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盛世及表现:
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当权期间,在继承中开创,国家制度的新建设,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史称“开元盛世”。
(2)经济繁荣
材料:曲辕犁、筒车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唐朝农业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南方地区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为后来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打下基础。)
材料:唐朝青瓷、白瓷、唐三彩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到唐朝瓷器、陶器精美。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制瓷体系,手工业发展兴盛。
材料:唐长安城平面图、西市平面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唐长安城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东市、西市是著名的市场,市场里汇聚了各国、各民族的商旅,唐朝商业繁荣。
(设计意图: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经济的繁荣,盛世繁华。)
材料:(唐)阎立本《职贡图》
画作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过渡:《职贡图》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情景。如此盛世的大唐是如何处理与众多民族之间的关系的?
(3)民族关系和谐
材料: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教师讲解唐朝时期处理与突厥关系的史实。
学习活动:阅读教材第34页,概括唐朝处理与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史实?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问题。
吐蕃:7世纪前期,唐朝派出文成公主和亲;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
回纥:唐玄宗时期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靺鞨:唐玄宗时期册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学习活动: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途径与特点?
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归纳,进行回答。
途径 |
民族 |
战争 |
突厥 |
设置机构 |
突厥、回纥、靺鞨 |
和亲、会盟 |
吐蕃 |
册封 |
回纥、靺鞨 |
特点:开明包容;以和为主;因俗而治。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唐朝时期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发了边疆地区,有利于民族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发展,这种民族交融,不仅从疆域上,更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趋向。)
材料: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一个明智地运用皇权的时代,一个克制的时代,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地冒险行动的时代。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唐太宗即位后,果断地采取与民休息、不得罪民众的明智政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虚心听取臣下的反对意见,也就是所谓善于纳谏。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学习活动: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分析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依据对隋唐盛世内容的学习及展示的材料回答问题。
盛世原因:统治者的个人素质;注重对外节制用兵;注重发展生产;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包容的民族政策;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字史料的阅读分析,并结合前部分所学,形成对盛世出现原因的认识。)
材料:669年疆域图;741年疆域图
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疆域发生的变化。
过渡:面对因版图拓展而日益紧张的边疆形势,唐玄宗在边境增设军镇,加强边防。
[环节二]变世之象
1.安史之乱
材料: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学习活动:从分布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根据分布图回答,国家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材料:安史之乱形势图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参加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唐朝政府中央权力被大大削弱;安史之乱导致了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陇右地区,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由盛转衰及原因,理解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2.藩镇割据
材料:九世纪初唐代藩镇图
要求学生观察形势图,了解九世纪唐朝边疆、内地藩镇密布。
教师讲解,藩镇的节度使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死后还可将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不受中央委派;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可以自主征收赋税,赋税不上交中央;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拥兵自重。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唐末藩镇有全面认识,理解地方藩镇割据削弱中央力量。)
材料:
材料: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成于钱徽之贬,皆自小以至
大,因私以害公。 ——范祖禹《唐鉴》
让学生认识到唐朝中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加速了唐朝的衰亡。
材料:黄巢起义形势图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后黄巢的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过渡:朱温建立梁政权,史称“后梁”,我国历史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
[环节三]乱世之机
1.五代十国
材料:五代十国开国君主即位前官职表格、五代十国形势图
要求学生观察表格,知道五代十国开国君主即位前都曾经是唐朝的节度使。
五代十国实际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2.孕育新机
材料:江西、湖南开始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基地。南方的茶、陶瓷、丝织品、盐业等也赶上或者超过北方。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南北水路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也在此起航和停泊。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第13页
材料: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在中原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王朝。同时进入中原的还有契丹、回鹘、吐谷浑、奚等少数民族。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完全采用了中原王朝的官制及礼乐制度,在用人上蕃汉一体,不分民族地域。再加上少数民族统治者与汉人通婚、收养义儿及对汉文化的认同,仅过了半个世纪左右,这些少数民族便融入到汉族中。
——任崇岳《试论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及其措施》
材料:
材料:
学习活动:五代十国孕育了哪些”新机“?
学生依据材料回答。
新机:
(1)经济发展、联系增强;
(2)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增强;
(3)区域性阶段性统一趋向
(4)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基础。
材料:
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609年至610年,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资治通鉴》卷181记载: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做,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学习活动: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学生结合所学,相互讨论。
原因:隋朝国力强盛,但隋炀帝时期一直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超过了当时社会承受能力。不爱惜民力,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本课小结]
中国历史具有连续性,“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留下的是一条螺旋形上升的轨迹。”进取包容的政策造就了隋唐盛世,成就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六、板书设计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盛世之景
二、变世之象
三、乱世之机
七、作业布置
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柏烨《中国官制史》等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唐朝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当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同感。)
八、教后反思
在教材处理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大量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既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概括的能力,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落实贯穿其中,同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教师以问题为导引,步步引导与讲解,使学生加深对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历史的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中,前一段时间语速略快,留给学生理解知识的时间略少,在对有些材料的分析时,对学生的引导需要加强。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历史部编版新教材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所属分类为“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历史部编版新教材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