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海洋空间资源,国家安全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三湘教版地理《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青岛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三湘教版地理《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青岛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
——以荷兰围海造地和我国吹沙填海为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新闻事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021 年 10 月 2 日,美国一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中方表示严重关切!请同学们思考:中方为什么严重关切?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南海有 350 万平方公里,其中 210 万平方公里属于中国的领海,美国核潜艇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威胁到了我国海洋国土的安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海洋国土遭受的威胁,激发学生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导入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环节二:夯实必备知识
-
展示学生课前复习成果。
教师活动:课前给学生提供四个版本地理教材关于《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内容。
学生活动:通过大量阅读,概括、分析、凝练《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的知识体系,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
教师活动:课堂上将所有小组(共8组,每组6-7位同学)的手抄报张贴在黑板上,并选出一个小组进行展示。(课后再进行其他小组的展示,通过投票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
学生活动:四位同学上台,一位同学担当主持人,一位同学展示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方式,一位同学阐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最后一位同学汇报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手抄报竞赛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为课堂上的深
入探究做铺垫。通过课堂上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
-
突破本课重点知识
不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方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岸带开发方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分别展示不同海洋开发方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师点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可以维护国家的海空安全、空间安全、资源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等,但也威胁国家的生态安全,所以要探究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并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探究基础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环节三: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荷兰围海造地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图文材料一,并提出三个探究问题。
材料一:荷兰人口稠密、地势低平、陆地资源非常紧张,在其北部有一个狭长的海湾--瓦登海(图1)。1932年阿夫鲁戴克大堤建成,将内侧的水排出,为荷兰造出1979平方公里陆地,耕地面积扩大了1/3,跻身欧洲主要农业大国行列。
[2]如果失去堤坝,荷兰65%的国土将遭受海潮的侵袭。1976年豪垂布大堤落成,艾瑟尔湖被一分为二,西南侧称为马肯湖(图2)。
马肯湖原本计划改造为农田,但因环境问题受到争议,在1980年代之后被无限期搁置。
-
荷兰为什么进行围海造地呢?
-
荷兰是如何实现围海造地的?
-
荷兰围海造地对国家安全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活动:根据图文材料一,通过思维建构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荷兰地势低平,容易受海潮的侵袭,人口稠密,人地矛盾尖锐,为了保障生存空间而进行围海造地。通过修建大堤,把海水挡在堤外,堤内的水被排出,海岸带水深较浅处土地裸露形成陆地。荷兰围海造地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思维建构1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串,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素养。
承转:荷兰马肯湖围海造地究竟产生了什么环境问题呢?教师活动:提供图文材料二,并提出探究问题:
材料二:马肯湖因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长期隔开,最终成为淡水湖,水深仅2~4m,风浪较小,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分析马肯湖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材料二来自山东卷综合题19题,问题是授课教师自行设置的。)学生活动:根据图文材料二,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思维建构回答问题。
师生活动:
思维建构 2
承转:出现“水中沙漠”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水体浑浊,荷兰从改善水质入手,通过建设生态人工群岛,解决了马肯湖水体浑浊问题,改善了水质。设计意图:通过对高考试题材料的深入挖掘、设问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马肯湖的水环境问题即水体浑浊。
教师活动:提供图文材料三,请学生先不要急着回答问题,而是仅仅分析图文材料。
材料三:2015 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图 3)。其中,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微风将马肯湖湖水吹到人工岛上,水又通过地势高差由人工岛流回马肯湖内)。(对 2021 年山东卷综合题 19 题图文材料进行了部分改编:增加了荷兰地图、两个大堤的名称和弱环流的解释。)
学生活动:独立阅读图文材料,上台讲述分析过程。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讲解和学生提出的困惑,对图文材料三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图文材料的分析,看懂题目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通过改编,引导学生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能进行生成性分析,学会在高考中主动完善和拓展材料信息,通过创造性的铺垫找到解题思路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活动:让学生通过思维建构,说明人工岛是如何解决马肯湖水体浑浊问题的。(原题设问为: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分值为 8 分,超过了原题中前两问的分值总和(7 分),思维含量很高,学生摸不清水环境质量改善具体指什么,通过材料分析我们发现改善马肯湖水环境质量就是解决水体浑浊问题。)学生活动:寻找、思考设问中的关键词,结合基础知识、常识及图文材料进行思维建构。
师生活动:
思维建构 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高考中对设问进行有效拆解,理解出题者的真正意图。通过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答题方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模式。
学生活动:根据思维过程,用专业地理语言组织答案并展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思维建构对分析、解决问题的帮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喜悦感和自信心。
承转:说到人工岛,不得不提中国在南海的吹沙填海造岛工程,我国为什么要在南海造人工岛呢?我国在南海实际控权的主要岛屿只有 8 座,其他几十座岛屿都被周围的国家非法侵占,我国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慢慢恢复对其他岛屿的主权。
课堂探究二:我国南海造岛工程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师活动:提供材料一:“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围堰),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周围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海水流出圈外,泥沙沉积在圈内,淤积成陆。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图文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吹沙填海造岛的原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提供图文材料二: 南海有丰富的资源,20 世纪 70 年代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在南海八座岛礁上填海造地,岛上有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机场、港口一应俱全,吹填后建造的永暑礁机场与美济礁、渚碧礁机场形成三角形,辐射南沙大部分防卫,再与永兴岛机场形成“三点一线”之势 (图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南海人工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了控制人口规模、适度捕捞、提升绿化、严控污染等措施。
图 4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说明南海人工岛对我国国家安全有什么影响。2-3 分钟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教师点拨:南海人工岛的建设维护了国家的资源安全、国防安全和环境安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对国家的认同感。
承转:现在回到上课之初提到的新闻事件,2021 年 10 月 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国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进行提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会如何代表中国的立场回应记者的提问?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智囊团,上台代表中国的立场发表声明和态度。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发言,播放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发言视频。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国家坚决维护海洋权益的坚定立场。
环节四:课堂总结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具体影响,强调除本课涉及的国土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外,国家安全还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是接下来要重点探讨的话题,会在后面的复习中陆续展开。
思维建构 4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国家安全的内涵,知道我国在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体会人地协调观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海洋空间资源,国家安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三湘教版地理《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青岛”,所属分类为“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三湘教版地理《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青岛”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