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氧化与燃烧
所属栏目:初中科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二节《氧化与燃烧》浙江省- 桐乡市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二节《氧化与燃烧 》浙江省- 桐乡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2. 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过程,能对常见氧化反应进行分类。 3.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知道燃烧的条件。 4. 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加强自学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媒介锻炼收集资料的能力。 2. 通过活动和实验让学生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3. 以“532”教学模式为载体,加强学生小组团结合作能力,多维度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生活现象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明白科学源自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从而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2. 利用电脑网络让学生观看各种“火”,渗透火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技力量的强大。 3. 掌握燃烧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的原理,从而加强防火自救能力。对燃烧、爆炸的进一步认识,明白其中的科学意义,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看问题。
2学情分析
~1. 氧化反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反应,许多氧化反应与氧气的参与有关,因此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了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氧化现象。不同的氧化反应有较大的差别,引导学生对氧化反应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氧化反应的异同点。 2.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燃烧的条件,并且理解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同学间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分析归纳能力。 3. 教材中还介绍了自燃和爆炸。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了解这两种现象,并认识到它们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1.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对“火”的兴趣一直就有,然而小学科学中并未涉及关于“氧化”和“燃烧”的相关教学,所以学生的前置概念均来源于生活,不够严密也没有逻辑意义。好在前一节中有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作为铺垫,有利于学生对燃烧条件探究的理解。 2. 学生对氧化反应的理解是狭隘的,以为一定有氧气的参与,这对以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有一定困难。对于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相互的联系区别往往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
~1. 对氧化反应的认识; 2. 燃烧的条件。
~1. 对氧化反应的理解; 2. 燃烧、爆炸、自燃、缓慢氧化的联系和区别。
4教学过程
4.1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氧化和燃烧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寻找氧气的足迹——科学源自生活 1.创设情境——展示学生收集的生活照片《寻找氧气的足迹》。 2.引导学生描述照片内容,并简要分析此事物与氧气的关系。 3.引出课题并板书。 4.简要概括第一次学情调查,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5.带着问题进入组内展示。 1. 结合自己拍的照片说明有氧气参与的理由。 2. 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预习,说出自己的疑惑问题。 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照片引入课堂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源自生活,自己的照片能被展示增加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组内展示:带着问题,组内互助 教师巡视进入各组指导,并对不规范和表扬打分。 1.组长及时组织分配任务。 2.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疑惑组内讨论并准备大展示内容。 组内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班级展评: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展示一 氧化反应 1.从书本两幅图片入手,请出第一小组大展示。 2.纠正展示学生的表述性错误并打分。 3.板书氧化反应。 4.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1.观察书本两幅图片,描述现象并归纳苹果变色和铁生锈的共性,得出氧化反应的概念。 2.其他学生点评。 从常见的氧化反应入手,找到共性,加强观察、表达以及归纳的能力。 大展示二 氧化反应的类型 1.再次观察同学们收集的照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2.请出下一个小组进行大展示 3.板书缓慢氧化、剧烈氧化 4.简单说明氧化反应中“氧” 的意思,强调氧气的氧化性。 1.对收集的照片进行分类,积极举手发言,为小组加分。 2.大展示小组上台展示,归纳出氧化反应的类型,说出它们的区别。 3.其他学生补充举例。 再次利用照片,既是学以致用,也是过渡,进一步明白这些现象有本质共性也有不同之处。 回忆生活所见所闻,说出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师生互动 燃烧 1.引导学生举例燃烧的现象。 2.归纳燃烧的概念并板书。 3.质疑:所有发光发热的现象都是燃烧吗? 1.举例燃烧的现象。 2.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3.理解发光发热不一定是燃烧并举例说明。 大展示三 燃烧的条件(1) 1.演示实验点燃蜡烛,将玻璃棒放在火焰上烧,发现蜡烛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板书) 2.过渡:燃烧的条件除了需要可燃物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3.让学生根据任务三完成分组实验。再请出下一组展示。 4.板书燃烧的条件 1.蜡烛的燃烧(学生分组实验) 2.展示小组上台展示,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归纳实验结论。 3.生生间互动提问。 4.不同小组补充完善。 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思考,加强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大展示四 燃烧的条件(2) 1.让学生根据任务四完成分组实验。再请出下一小组展示。 2.板书燃烧的条件 3.补充说明着火点是固有属性。 分组实验,描述实验注意事项和现象,然后生生互动问答式归纳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这个实验的记录单简化处理,让学生自己学会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归纳总结。 大展示五、六 实验设计(燃烧条件) 1.引导学生利用白磷和红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燃烧的条件。 2.让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改进实验设计。 1.展示实验设计说出设计理由。 2.改进实验后分组实验(器材放在桌子里面) 3.生生互动描述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4.生生点评。 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这个实验注重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且能在互评中不断改善和修正,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积极作用。 师生互动 自燃 1.播放视频(自燃)。 2.引导学生说出自燃与缓慢氧化间的关系并板书。 3.提问:堆放麦秆或煤炭的仓库,如果堆放不合理或空气不流通会怎么样呢? 1.观看视频 2.归纳自燃的概念,说出自燃与缓慢氧化间的关系 3.自燃的原因,自燃发生的可能地方以及警示标语 自燃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明白自燃发生的原因,提的问题是对自燃概念的认识和防灾意识的培养。 师生互动 爆炸 1.播放视频(爆炸) 2.引导学生概括爆炸的概念。(板书) 3.举例爆炸实例并说说对“爆炸”的看法。 4.强调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的区别。 1.观看爆炸视频。 2.概括爆炸的概念。 3.举例生活中的爆炸现象并说说对“爆炸”的看法。 培养学生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明白学习科学就是让事物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看着同学们收集的照片,由剩余小组小结本课。 2.教师画龙点睛,结束本课。 1.剩余小组小结本课 2.情感升华 第三次利用学生照片,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中找共性寻差异,小结本课。
第2节 氧化和燃烧(1)
班级_____ 组名 _ __姓名______
■我们将要学习:
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并能判断。
2.能通过实验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明确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要理解爆炸、燃烧、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我会自学(阅读书本P80——82,划出重点并完成以下基础扫描)
1. 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塑料和橡胶的老化,铁生锈等都是 ,但它们进行得非常
,可称为 。而硫、磷的燃烧,反应十分 ,可称为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 性。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的氧化反应。
3.自燃是由 引起的
现象。
■我的疑惑
■我们一起合作探究
【任务一】氧化反应
1. 观察书本P80两幅图片完成下表
现象 | 产生原因 | |
图3-24 | ||
图3-25 | ||
氧化反应概念 |
氧化反应 | 剧烈氧化 | 概念 | |
举例 | |||
缓慢氧化 | 概念 | ||
举例 |
动动手 | 点燃两根蜡烛,将玻璃杯倒扣在一根蜡烛上,观察现象。 |
动动眼 |
现象是: |
动动脑 | 分析:蜡烛在有限的空间中燃烧时杯中的 逐渐减少,最终蜡烛熄灭。 |
动动笔 |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动动手 |
|
动动眼 |
|
动动脑 |
分析:火柴头上有 ,由于红磷燃烧所需温度( ℃)低于木材(250~330℃),所以 先着火燃烧。 |
动动笔 |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