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答谢中书书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济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 | 《答谢中书书》 | 课型 | 新授课 | 主备人 | 巩吉倩 | 复备人 | 单位 | 唐王中学 | |||||
备课标 |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诵读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 3、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
||||||||||||
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选择 |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其中《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徽的一封回信,此封书信被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集韵律之美、画面之美、意境之美于一身,抓住景物特征来写,多角度把这“美”的立体感跃于纸上。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
||||||||||||
学情分析 | 学生虽然已经到了八年级,但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同时,八年级的学生也已出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基础层次不一,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法,选准切入点,保证教学效果。 | ||||||||||||
教学目标 |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活动一:构建动场 |
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又岂止这些呢,接下来让我一同来欣赏一组图片,去感受那让人心动神摇的美景。(图片演示)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被秀美的山川所吸引,他们歌咏自然,寄情山水,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友人交流。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齐读题目《答谢中书书》。 (板书课题及作者: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了解“书”这种文体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齐时官至奉朝请,后去官,隐居于句曲山,设帐收徒,自号“华阳隐居”。梁武帝即位,屡加礼聘,不肯出。帝有大事,无不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有《陶隐居集》。 |
1、学生了解“书”这种文体 2、了解作者作品 |
【设计意图】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在此联系学过的《三峡》课文内容,用一组山水图画导入,激发其学习兴趣。 适当的背景介绍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介绍背景时,问题环环相扣自然流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
||||||||||
活动二:自主学习 |
一.品美——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 2、范读课文,要求用心聆听字音、节奏。 3、同位两人合作朗读课文并展示。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4、师生共读课文。 二.品美——感受文章的画面美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解决存在问题。 重点字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按要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3.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可向老师请教。 4.抢答小游戏,识记重点字词。 |
【设计意图】 朗读,也是理解文意、品味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不仅能掌握文章的字词及停顿,同时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 达成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注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老师一人讲解的效果要好。达成教学目标2。 |
||||||||||
活动三:合作探究 |
品美——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陶弘景 的这幅清丽的山水画中有哪些山川之美呢?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一说。 我从 一句欣赏到了 之美,不信你看 。 例句: 我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欣赏到了山水相映之美,不信你看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与水相映成趣。 品美——感受文章的真性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承载着作者的情感,陶弘景通过“山川之美”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情怀呢? 品美——美在我心间。 (熟读成诵)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面对如此美文,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它流淌在我们心中吗?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文章。 |
1、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点评 【创新支点】 巧解助词,感悟作者情感。 在领悟作者情感时学生存在一定困难,词是可以借助助词如唉、矣、然等帮助学生读,把握作者情感。 |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发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达成教学目标 3。 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达成教学目标3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为学生创设背诵的情境,再次体会文中美景,及作者志趣,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达成教学目标1中“熟读成诵”。 |
||||||||||
活动四:综合建模 |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倾听着陶弘景为谢征描绘的江南美好山水风光,跟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净和平和,让我们为这份无尽的美丽而陶醉、而感动吧。请记住: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用心观察,用心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 ||||||||||||
【板书设计】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韵律美 美 画面美 意境美 |
||||||||||||
【当堂测试】 |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B.四时俱备 时:时间 C.晓雾将歇 歇:消散 D.沉鳞竞跃 鳞:鱼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花之君子者也 B. 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D. 晓雾将歇 出郭相扶将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揽了古今。 B.“高峰如云,清流见底”,激励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
||||||||||||
【作业设计】 |
b层.1、背诵课文。2、识记重点字词 a层.仿照课文写景状物的方法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